思点拨:谈及“忍与不忍”这一话题,人们恐怕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有关“隐忍”的典型事例,如卧薪尝胆的勾践、甘受胯下之辱的韩信、多次戏弄的张良人们记住了这些关于“忍”的典故,就因为在凡夫俗子面前,这类情况实在是难以的。正如苏轼在《留侯论》中所分析的:“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指出大勇者皆能忍,因为他们具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不为眼前琐事、俗事所干扰。当然,真正的“忍者”还应具有宽广的胸怀,不因个人名誉、利益一时受损而锱铢必较。像发生在安徽桐城的六尺巷的故事(类似的故事不少地方都有),就表现出主人公宽容旷达的胸襟。上述的“忍”,实际上是一种以退为进:或是以退让为自己赢得了成长的时机,或是以谦让赢得了他人的认可和信任,或是以换得了人与人之间的互谅与和谐这种“忍”,得远大于失。
当然,我们崇尚的“忍”绝不是无原则的,即鲁迅先生所“怒其不争”的国民的“忍功”。鲁迅先生曾将中国的封建社会分作两个时代:一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一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奴隶”一词,将国人、一味的性格得入木三分。到今天,这种的僵尸文化仍然随处可见很多人对坏事、不良行为不闻不问,或者“忍一步海阔天空”。其结果,便是使各种恶浊风气甚嚣尘上,最终自己也成为这种“忍功”的品。
作文的立意,可以以两则材料中的任何一则为主旨,亦可综合两则材料进行辩证思考。但切忌对两则材料平均使用笔墨,写成看似观点全面实则两方面都论述不透的病文。
一段盘山公窄、弯急,一侧是峭壁,另一侧是悬崖,让惊肉跳,尤其是两车交错时,不是贴着峭壁,就是紧挨悬崖,更是令人。好在悬崖一侧建了水泥护栏,给人不少安全感。可是,在一个急弯处,侧的护栏少了一大截,从缺口望出去,陡峭的悬崖深不见底。不敢想象,若是一不留神,车子从这儿窜下去,将是怎样的结果。
建设者是这样解释留缺口的原因的:驾驶员看到悬崖边的护栏缺口,都会不由自主地握紧方向盘,梦见放炮集中注意力,小心翼翼地行驶;如果全程都建护栏,司机反而会放松了应有的;此外,即使司机真的撞了上去,一般也不会从缺口掉下去,因为缺口没有那么大,前后的护栏会将车头和车尾卡住。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思点拨:材料的第一段介绍盘山公的情况,极力渲染缺口的;第二段则是建设者解释留缺口的原因,这才是材料的本意,也是立意的重点。
从建设者的角度,“缺口”貌似,没有安全感,其实,这才是真正地站在司机和旅客的角度,为大家的安全考虑。因此,可以立意“责任”“缺口也是一种负责”“置于中的爱”。
从司机的角度,因为有了缺口,所以会不由自主地握紧方向盘,集中注意力,从而达到安全行驶的目的。因此,可以立意“时时,方能安全”“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还可以从一般人的角度,护栏给人安全感,缺口也未必就是不安全,很多事情不能从表面去判定它的好与坏。因此,可以立意“不等于本质”。
需要注意的是,“安全”是当代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作文时,如果仅仅写“安全”,则是没有完全把握材料,立意偏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