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提作文就头疼,磨叽半天也不下笔”“我闺女也是写作文非常啰嗦,总说不到点儿上”……孩子的写作能力越来越受家长关注。但很多孩子却无从下笔或者离题万里,令家长十分发愁。本报一位读者倾诉了类似问题,看看专家是如何解答的吧。
读者张女士给本报发来一封求助邮件,信中提到,她的孩子即将小升初了,却仍然不会写作文。张女士非常着急。原文如下:
我家孩子强强11岁,上小学六年级了,但他的作文水平似乎还停留在二三年级水平。我也给他报过作文班,也请过家教,一年花了一万多,但感觉效果不明显,当时课堂上会写了,但下次又不会了,所以就没有再继续。
他的主要问题是事件写不出来,全是大白话,啰嗦半天还是说不到正题上,感觉很没有条理。昨天让写一个“小伙伴”的作文,结果他写了一天,还是写得不理想。
这样下去,到初中估计就完全跟不上了。我家楼上的一个女孩,刚上初一,成绩挺好的,但也就是写不好作文。是不是小学高年级到初中是一个写作文的转折点啊。
我也知道要多注重阅读。强强也是爱读书的,但基本是走马观花型,匆匆翻完,不会说去再读几遍。他也不太喜欢,学校课本上的也是前面学后面忘。知识量太少了,可能也是作文写不好的原因。
我是学工科的,自己语文方面比较薄弱,也不知道如何辅导他。所以,我特别着急。我想问,在孩子即将小升初的情况下,该找什么样的老师来帮助他提高作文水平呢?我又怎样帮助孩子呢?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能够感受和理解从孩子到家长对于写作方面普遍存在的焦虑。但希望家长能够调整心态,更加专注于学习过程,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体味乐趣,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学习结果。强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些走马观花式阅读的孩子身上,最缺乏的就是“平时的积累”。
所谓积累,不单纯指笔头好词佳句的积累,还包括孩子作为一个主体对于生活的丰富。习作与阅读是密不可分的,习作的核心是“我手写我心”,即要达到心中有话不吐不快的境界。这其实不难,阅读和生活是习作最好的老师,珍视这种学习资源的过程,孩子就获得了提高。
一是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平时广泛阅读书籍、报刊,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生活中还可以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记在随身带的小本上。日积月累,作文中表达的语言也会不落俗套。
二是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和梳理。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孩子们会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刮肚,依赖家长或者网络。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是,深入生活去积累素材。写日记、写观察笔记如果觉得困难,以写微日记(三言两语式评点)、做图文并茂的心情日记等形式为主要途径,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记录时要抓住最核心的、最触动自己的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样,习作素材就变得有血有肉。
三是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平时遇到事情要深入思考,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孩子没有形成这样的习惯时,就需要家长去引导。比如,每天有固定的“亲子互动聊天”时间,让孩子畅谈他最想谈的内容,适时点拨。家长还可以帮助孩子以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成语、谚语、歇后语)来点评。
为小升初迎考,您能做的简单有效的指导方式还有“对症下药”。从孩子教材中明确重点写作的文体类型有哪些,从新出版的作文选中帮助孩子搜集一些类似的范文,进行分组阅读。相同的命题,不同选材和组材会对孩子的思产生撞击,联系自身的生活和,他会从不同作者的不同文字中寻找到自己的影子。经过有目的的阅读和思考,再梳理自己的思,适当借鉴别人的智慧精华,最终形成自己的作品。
强强写不好作文的内在原因,是思维的内容和深度达不到。写作是内容和形式的结合,如果孩子思维的深入和清晰度不够,不管怎么去提高写作技巧,都很难有本质提高。
还有阅读方面,其实,不一定读了很多书就能写好作文。如果只是装了很多知识,而没有去深入思考,看问题的方式和角度都没有提升,那还是无从下笔。
妈妈为孩子着急,觉得强强可能是知识量不够。其实不是知识量的问题,而是要提升孩子的思考能力。一方面,张女士可以帮孩子找找相关方面的老师,帮助提升孩子的思考能力。不是直接一些现成的技巧方法,而是让强强学会去观察和思考。另一方面,妈妈可以多和孩子交谈。写作文前先不急于下笔,而是和孩子讨论一下,这篇作文要写些什么、从哪个方面着眼、怎么去写,想清楚了再下笔。这个时候,写作技巧是次要的,主要是培养出孩子看问题的角度,如何把问题想清楚。讨论完归纳好后,先让孩子口头表达一下,然后再用文字去记录一下。这些需要家长花很多功夫。
六年级,各个学校都会有非常系统的学习计划的。家长可以先把老师要求的写作的类型,用的训练方法着重去。其实,对强强来说,他最需要的不是一个作文老师,而是一个“思想教练”,专门去训练他的思维和思考能力。
小学作文和初中作文没有根本区别。中学作文是在小学基础上的深化和美化,深化主要是针对思想和情感而言(或者说是立意),美化主要是针对语言和结构而言。
写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急于求成!写作兴趣的激发是基础,到了六年级再去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和能力,比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有意识去关注,要难了很多。
张女士需要做的就是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不断丰富孩子的生活,引导孩子多读书。与此同时,抓住契机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口头笔头都要有,多和孩子一起探讨一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引发孩子观察、思考、表达。比如,张女士可以从自己做起,有意识地给孩子写一些东西,其中涉及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人或物或事,从而引发孩子自觉或不自觉地去思考,去交流,去表达。
说到读书,其实读什么书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孩子从书中能收获快乐、知识与思考。就写作而言,书中的观点、情感、语言、结构等,都是需要关注的,可以作为话题激发孩子思考和表达,或者去仿写。
写作的学习,与年龄有关的主要是相关要求与评价标准,这个课程标准上都有。达到这些要求和标准所选择的途径和策略不必受年龄,主要还是看孩子的兴趣和接受程度,因人而异。
以上讲的就是培养孩子写作能力的大途径,具体策略还要进行个性化思考。若只为临时应考,学几招几式就好了,若真想提高孩子写作能力水平,虽已错过最佳期,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最后想说的是,策略方法固然很重要,但激发写作兴趣是根本。此外,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家长的伴随引领也很重要。如果家长想自己教孩子学习写作,我想她应该先去学习,然后真“下水”,并和孩子一起“潜水”,从而共同收获与提高。
这些更多是和规律层面的,实际操作中需要不断付出时间、精力、智慧,需要家长不懈去做。太重要了!若张女士能从孩子兴趣出发,用心引领,和孩子一起习得,不久一定会见成效的。
张女士提到的问题,其实是一个普遍现象。但她对问题的分析,也不尽然。对于作文观,她缺乏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所以,她会被诸如“写好作文,要多阅读、多积累、多”之类的大道理所。可以这样说,多读书,不一定会写作;会写作,一定会读书。这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理论,现实中阅读量大但不会写作的孩子比比皆是。因为这些孩子的读书,基本上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故事情节记住了,但故事情节是怎么表述的却无从知晓。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