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小学作文> 文章内容

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的三个原则

※发布时间:2017-6-17 11:31:1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小学作文教学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才开始写作。这样的目标序列安排,注重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常科学的。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与评价中,对学生写话、习作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呢?笔者依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经验,觉得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小学生学写作文,如同婴儿学步,一 开始不能要求太高。婴儿学步,山西有“三翻六坐七爬爬,十个月上扎蚂蚂”之俗语,意思是婴儿三个月后始学翻身,六个月后学坐,七个月后学爬,十个月以后才开始蹒跚学步。这就是说,婴儿学步有一个过程,不能一开始就要求他像那样步履稳健。学生学习写作,也是如此,我们不能一开始就要求他四平八稳,面面俱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懂得遵循这个规律。无论从施教要求,还是从修改评价,一开始都不能要求太高,要降低门槛,放缓坡度,让学生逐步提高。

  一些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只注重文本层面的指导,而忽略了对学生生活积累的要求,这常不科学、不可取的。古诗云“功夫在诗外”,讲的就是生活积累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试想一下,一个不注重观察与思考的人,胸无成竹、腹内空空,即便他搜肠刮肚,又如何下笔写作呢?小学阶段对写话习作的目标序列要求不仅体现在文本方面,也体现在文本以外的生活积累方面,诸如“兴趣与动机”、“观察与感受”,在第一学段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第二学段要求“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的内容写清楚”;第三学段要求“懂得写作是为了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生活积累的培养,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体味生活。

  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老师,都有一个体会,就是我们时不时从孩子们的写话或稚嫩的习作中,见到一些“惊人之语”,尽管不太规范,甚至语病连连,但出奇的比喻,新颖的说法却让我们惊讶再三。这个时候,我们是呢,还是鼓励呢?这就涉及到一个正确引导的问题。一些教师,往往拿出语法的,横挑鼻子竖挑眼,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句子或习作的毛病少了,但蕴含其中的闪光点和诗意也随之消失了,孩子天才型的原创积极性也一并被了。我觉得这是语文教育的悲哀。教育界再三提倡要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反思。古人作诗,尚有“因文害义”一说。不是说我们不去讲究语法规范,而是我们必须搞清楚,谁是主,谁是辅。是削足适履,还是“削履适足”?是内容为形式服务,还是形式为内容服务?只有搞清楚这个关系,才能正确解决创造与规范的问题。无疑,一切规矩,都是为事物本身服务的。这就是说,我们应当鼓励原创,原创,在此基础上再逐步规范。孩子的学习道很长,学习写作不是一步到位的,应当允许适度犯错,在创造中逐步中规中矩,才是上上之策。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