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学习习惯具体指上课习惯、自习课习惯、业习惯、预复习习惯、考试习惯、记忆习惯、出考题的习惯、反思的习惯等。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就要看每个人的意志、品德等方面,尤其是遇到困难时非智力因素就非常突出。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的智力,能力,习惯都有发展的关键期。良好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其中关键之关键是小学阶段。它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关键时期。因此小学阶段不仅要给儿童教授基本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这是由小学教育本身的特征和儿童发展的特殊阶段决定的。
第一:小学教育阶段的时间长。我们知道,小学教育时间为六年,占义务教育阶段的三分之二,是儿童成长的重要时期。而且在这一时期,学生在校的时间要比在家的时间长,学校教育的比重最大,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担就落到了小学教育的肩膀上。
第二:小学教育的基础性。所谓基础乃之本,犹如一座大厦,奠定的地基,才能在此之上盖起万丈高楼,否则只是空中楼阁。小学教育也是如此,只有打好的文化知识基础和培养良好的习惯,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第三:小学教育的启蒙性。小学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儿童进行学校教育的初始阶段。儿童将发生三个方面的具有人生启蒙意义的:一是由随意游戏活动向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二是由个体和松散的群体活动向有组织、有规律的集体活动;三是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因而,这一时期的教育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第四:小学教育本身就很注重儿童习惯的培养。小学教育的目的
就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它不是培养专业人员的教育,而是面对全体儿童实施普通的基础知识、技能和良好习惯的教育,是培养人和谐发展的教育,并为他们奠定学习、生活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因此,儿童一上小学就应注重其良好习惯的培养,从纠正儿童的坐姿、写姿,学习使用日常礼貌用语等开始,一步一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小学阶段,我们要孩子阅读的能力、快速作业的能力。至于小学的成绩,100分和90分的距离是不那么重要的。如果孩子看地图,那么他在高三这场比赛(高考)里就能游刃有余地面对各种复杂的地理现象、天气状况。阅读就像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