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柳领导的古文运动,虽然打着“复古”的旗号,但既不是向古代倒退,也不是消极地模仿古人,而是发扬古文流畅质朴的优良传统,积极创造,推陈出新。
杜牧的诗“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近者四君子,与古争强梁。”是说韩、柳在古文运动中不仅有力,而且成就最高,可以和唐朝诗人李白,杜甫并列。
韩愈倡古文,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文章应“师其意不师其辞”,作文应“唯陈言之务去”,“词必己出”,这些主张及其作品奠定了唐宋散文的基础。
(1)自九年前《赤兔之死》获得高考作文满分后,文言作文几乎年年都有。其极致是去年的甲骨文作文和今年的冷僻字入文。对此,社会反响热烈,更视这两个考生为“古文字达人”、“古文奇才”。
(2)究其之所以如此,最主要的在于大时代的激荡与影响。这种以再度回归传统作自己身份标别的文化选择,无疑给这些高中生古文提供了难得的。回想当年,新文动风头正健的时候,如林纾等人纯正的古文,以为制器可求日新,而为文不能躁进,这样平实的论说居然还遭到讥讽,真让人不能不感叹:有时候,纵使你手握真理,也不一定抗得过时势。所幸今天,已经走出迷思的中国人知道了,鹦鹉巧舌,终非真声,所谓现代化绝不是传统的中国现代的,更不是“他者化”和“后殖民化”。其间,一种从来秉承的传统才是我们自身发展的基始,而我们的任何发展最终都不过是对这种传统的再度确认和回归。以这样的认知来看文言文,显然就不仅仅是之乎者也、骈四俪六而已,它是保存并接引人走进传统的重要凭依,甚至就是这种传统的一部分。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包括“新古文运动”在内的古诗文在民间和网络上全面复兴。人们重拾对文言的兴趣,印证着又一波时势造就的必然。对于这样的时运势转,我们有大欣喜。
(3)不过话说回来,与当下的国学热一样,这一波文言热也存在不少问题。我们知道,作为与白话文相对的语体文,文言文有自己特殊的体式要求,有一整套关于起承转合、过接缴结的义法要求,它讲究意旨绾凑,笔法周匝,其虚字实字的调用与间架局势的布排无不极见巧难,而文章主旨的呈现与气调脉络的贯穿更有重重的讲究。但今人对此知之太少,甚至不加理会,以为翻一部《古文观止》读几篇唐宋八大家就可以纵笔横肆,结果写出的东西与近现代人明显存在差距,比之古人,更岂止有真鼎与伪觚之判。
(4)以今年那篇用极僻字的满分作文为例,能用文言论说当代环保话题,非出宿构,又不跑题,诚然不易。但对照其后来发布的,他对所用字词的理解显然多有错误,更远谈不到适切。如“每啮毚臑”一句中的“毚”字,《广雅》释为“狯”,通常用来限饰兔子而不及他物,更不单用,今径解作“兔”并用来修饰“臑”,明显不通。又如“睇眄”一词相对常见,状人斜视顾盼之貌,多用指女子,故曹植《七启》有“红颜宜笑,睇眄流光”,泛用作极目远望讲,是望文生义。末句“亲房”一词,在古代特指家族的近支,解作双亲,更是不明传统礼仪文化之误。再说句,全文句式单一僵直,大体以四字句为主,整句与散句的转接承仰比较生硬。其间“坐银杏树下,观儿童嬉于树下”,不知省文就简如此,更不知是何句法?最后说意,不能不说,选用文言并没有给作文带来多少深邃的意境和特别的效果,相反,字句与意思并不密合熨贴。末段陈说个人理想的生态,有“抾其落桃,投于苙”,将落在水中的桃子投入猪圈,是何意象?此意象与天人相得的和谐生态又有何关系?诸如此类,殊为费解。
(5)我们根本无意对一个高中生的文言作文百般苛求,我们在意的是,在基本没做或根本不能做过细识读,并不知自来的传统,强为攀扯、炫奇逞怪最是作文之大忌的情况下,就将他拔高到奇才,乃至拔擢至与古人等列的哄抬方式,这种方式很能凸显文言文在今日的荒败与贫瘠。包括那篇甲骨作文,据刘钊先生讲,其实杂合金文、小篆,多有处。然而许多人虽不知不识,却一味夸扬。我们只能说,当一种东西实在太过稀缺,拥有它一点点就会被人无限放大。而那些放大它的人,通常也仅仅是以这样的哄抬作为对这份稀缺的交代,他们真有发自内心的尊重吗?待一转身,这份稀缺是不是依旧会被远远地在他真实的生活之外?这都是有得一问的。对文言文也好,进而对国学乃至一切传统文化,哄抬和爆炒绝不是尊重,与其哄抬它爆炒它,不如以平视的态度亲近它体会它,这比关注高考满分作文,然后作者刻意求奇、读者一哄而上要重要得多。
(6)当然,平视和亲近不等于亵玩。不久前,弘晔传媒推出无厘头版的古文今译图书《别笑,一本正经的文言文》,书中的翻译自无大错,但以“你亮叔我跟你讲几句,你爸当年出来混,半道上就给挂了”来翻译《出师表》,以“你丫看不见吗”来翻译《将进酒》之“君不见”,如此将前者弄成版,后者弄成潮语版,就有些过了。所以,当此疑信互出,哄抬与解构兼杂的新一波的古文热,我们的心情真很复杂,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第二段画线句“以这样的认知来看文言文,显然就不仅仅是之乎者也、骈四俪六而已,它是保存并接引人走进传统的重要凭依,甚至就是这种传统的一部分。”是个复句,第一层分在“________”这一词语之前,是________关系。
上述语段选自《文言文的当代际遇》。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文言文的当代际遇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些际遇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请作具体说明。
科目:高中语文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高二5月月考语文卷(带解析)题型:现代文阅读
②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唐代有个宪十分佛教,公元819年,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修盖庙,。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在前思想好一番斗争,战胜了,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
③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他被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12岁的小女儿也在驿道旁。韩愈自己也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在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
④但是,当他到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还要坏。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还算富庶,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极多极重。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当时在北方早已告别了奴隶制,这里却还在买卖人口,有钱人养奴成风。其习俗又多崇,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这里简直就是茹毛饮血。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按照当时的规矩,贬臣如罪人服刑,老老实实磨时间,等机会便是,决不会主动参政。但韩愈还是忍不住,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于是他到任之后,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当时鳄鱼为害甚烈,当地人又,只知投牲畜以祭,韩愈“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大除其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他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诲”。不可想像,从他贬潮州到再离潮州而贬袁州,八个月就干了这四件事。
⑤一个人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可贵。应该说韩愈是的。面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韩愈深恶痛绝,。他亲自参加平定叛乱。到晚年时还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马到叛军营中去劝敌投诚,其英雄气概不亚于关云长单刀赴会。他出身小户,考进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进士,在考官时又三次碰壁,帽得来不易,按说他该惜官如命,但是他两次犯上直言,被贬又继续尽其所能为民办事。这是中国知识的传统,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不费时,不浪费生命。他又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骈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而直承秦汉。所以苏东坡说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他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
⑥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韩愈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只这一点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江畔沉吟、蜀道叹难上。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这宏伟的韩公祠,还有这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而是纪念他的功绩。
⑦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荒蛮之地视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
A.韩愈是因为宪迎佛骨而勇敢进谏,最终被认为抗龙颜、揭龙鳞而遭到贬谪,也因为这次贬谪成就了韩愈的身后名。
B.潮州的韩公祠、韩山、韩水都是因为潮州的人民纪念韩愈的功绩,同时以此为韩愈洗清并对朝廷表示。
D.韩愈遭贬谪和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的挫折相比更为严重,一度心情低落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
E.韩愈被贬后,面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深恶痛绝,于是奋不顾身地。
B.韩愈比屈原、李白多一层高明的原因在于他没有只停留在江畔沉吟、蜀道叹难上,而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
D.韩愈在潮州发现当地乡学不兴、文化落后,所以他提倡古文运动,并由此发展成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古文运动,开一代文章先河。
【小题3】文章第⑥自然段说:“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请结合韩愈的经历理解这句线】结合全文,韩愈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并作简要分析。(4分)
科目:高中语文来源:2011-2012学年省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题型:现代文阅读
唐宋两代都进行了文学复古运动,但唐代的复古止限于文,宋代的复古兼及于诗;唐代的复古是复三代两汉之古,宋代的复古是复唐代之古。无论唐代的复三代两汉之古或宋代的复唐代之古,在当时都是一面大的旗帜。在这旗帜下进行的,不止是复古运动,更重要的还有革新运动:唐代的革新运动是在针对着魏晋以迄唐代的骈文,宋代的革新斗争是在针对着晚唐以迄宋初的时文。他们一面复古,一面革新,再加上时代不同,表现的对象不同,所以结果是唐代的文章并不全同于三代两汉而完成了唐代独特的风格,宋代的诗文也不全同于唐代而完成了宋代独特的风格。
唐代的复古运动成于韩愈,韩愈说“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则所复之古当然是三代两汉。他反对骈文,倡作古文是人所共知的,但找不到反对律诗的言论;所作虽以“古诗”为多,但“律诗”也有八十首。他推崇李杜,李主张复古,杜兼取古律。和韩愈同时的元稹指出杜诗的特长是:“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少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正是就律诗而言。韩愈的复古源于独孤及,独孤及对于诗却称道沈佺期宋之问的:“裁成六律,彰施五色,使言之而中伦,歌之而成声。”说是:“绿情绮靡之功,至是乃备。”这实质就是赞扬沈宋的完成律诗。可见唐代的复古止是文的以古代骈,诗则并不一定以古代律,相反的还提倡律诗。
宋代的复古运动始于柳开,中间经过王禹偁诸人的努力,到欧阳修总集大成。柳开初名肩愈,字绍先,意思是肩韩愈,绍柳元。王禹偁赠朱严云:“谁怜所好还同我,韩柳文章李杜诗。”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云:“学者当至是而止尔。”可见他们都是在复韩、柳、李、杜之古,也就是在复唐代之古。自然他们也进而复三代两汉之古,如柳肩愈的更名开,字孟涂,据他自己说,就是因为“既肩既绍”之文,又“大探六经之旨,已而有包括杨孟”,“意谓将开古圣贤之道于时”,“为必开之为其涂矣”。但复三代两汉之古既是在“既肩既绍”之后,知也是由唐代引导。
韩柳之古是文,李杜之古是诗。欧阳作苏氏文集序云:“子美(舜钦)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可见他们的复古不止在“古文”,还在“古歌诗”。欧阳修统名苏穆所作为“古歌诗”,检苏学士(舜钦)文集,则标为“古诗”者九十六首,标为“律诗”者一百一十六首,这就是因为对古体而言,后者为“律诗”,对“时文”而言,则后者也是“古歌诗”。
南宋刘克庄竹溪诗集序云:“本朝三百年间,虽人各有集,集各有诗,诗各有体,或尚理致,或负材力,或逞辨博,少者千篇,多至万首,要皆经义策论之有韵者尔,非诗也。”后人论诗者也都指出“唐人以诗为诗,主性情;宋人以文为诗,主议论”,尽管清人叶燮曾在原诗卷四有反驳。这一则是由于诗的本身有了转变,二则也由于另外又有了主性情的新文体,就是词。元人刘祁在《归潜志》就说过了:“唐以前诗在诗,至宋则在长短句,今之诗则俗间俚曲也。”既然唐以前的诗在诗,主性情,所以就与文章分道扬镳;既然宋代的诗在词,诗本身转于主议论,所以就与文章合流发展。
③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他被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12岁的小女儿也在驿道旁。韩愈自己也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在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
④但是,当他到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还要坏。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还算富庶,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极多极重。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当时在北方早已告别了奴隶制,这里却还在买卖人口,有钱人养奴成风。其习俗又多崇,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这里简直就是茹毛饮血。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按照当时的规矩,贬臣如罪人服刑,老老实实磨时间,等机会便是,决不会主动参政。但韩愈还是忍不住,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于是他到任之后,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当时鳄鱼为害甚烈,当地人又,只知投牲畜以祭,韩愈“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大除其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他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诲”。不可想像,从他贬潮州到再离潮州而贬袁州,八个月就干了这四件事。
⑤一个人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可贵。应该说韩愈是的。面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韩愈深恶痛绝,。他亲自参加平定叛乱。到晚年时还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马到叛军营中去劝敌投诚,其英雄气概不亚于关云长单刀赴会。他出身小户,考进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进士,在考官时又三次碰壁,帽得来不易,按说他该惜官如命,但是他两次犯上直言,被贬又继续尽其所能为民办事。这是中国知识的传统,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不费时,不浪费生命。他又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骈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而直承秦汉。所以苏东坡说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他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
⑥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韩愈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只这一点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江畔沉吟、蜀道叹难上。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
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这宏伟的韩公祠,还有这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而是纪念他的功绩。
高中语文来源:【新课标版】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题型:现代文阅读
唐宋两代都进行了文学复古运动,但唐代的复古止限于文,宋代的复古兼及于诗;唐代的复古是复三代两汉之古,宋代的复古是复唐代之古。无论唐代的复三代两汉之古或宋代的复唐代之古,在当时都是一面大的旗帜。在这旗帜下进行的,不止是复古运动,更重要的还有革新运动:唐代的革新运动是在针对着魏晋以迄唐代的骈文,宋代的革新斗争是在针对着晚唐以迄宋初的时文。他们一面复古,一面革新,再加上时代不同,表现的对象不同,所以结果是唐代的文章并不全同于三代两汉而完成了唐代独特的风格,宋代的诗文也不全同于唐代而完成了宋代独特的风格。
唐代的复古运动成于韩愈,韩愈说“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则所复之古当然是三代两汉。他反对骈文,倡作古文是人所共知的,但找不到反对律诗的言论;所作虽以“古诗”为多,但“律诗”也有八十首。他推崇李杜,李主张复古,杜兼取古律。和韩愈同时的元稹指出杜诗的特长是:“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少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正是就律诗而言。韩愈的复古源于独孤及,独孤及对于诗却称道沈佺期宋之问的:“裁成六律,彰施五色,使言之而中伦,歌之而成声。”说是:“绿情绮靡之功,至是乃备。”这实质就是赞扬沈宋的完成律诗。可见唐代的复古止是文的以古代骈,诗则并不一定以古代律,相反的还提倡律诗。
宋代的复古运动始于柳开,中间经过王禹偁诸人的努力,到欧阳修总集大成。柳开初名肩愈,字绍先,意思是肩韩愈,绍柳元。王禹偁赠朱严云:“谁怜所好还同我,韩柳文章李杜诗。”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云:“学者当至是而止尔。”可见他们都是在复韩、柳、李、杜之古,也就是在复唐代之古。自然他们也进而复三代两汉之古,如柳肩愈的更名开,字孟涂,据他自己说,就是因为“既肩既绍”之文,又“大探六经之旨,已而有包括杨孟”,“意谓将开古圣贤之道于时”,“为必开之为其涂矣”。但复三代两汉之古既是在“既肩既绍”之后,知也是由唐代引导。
韩柳之古是文,李杜之古是诗。欧阳作苏氏文集序云:“子美(舜钦)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可见他们的复古不止在“古文”,还在“古歌诗”。欧阳修统名苏穆所作为“古歌诗”,检苏学士(舜钦)文集,则标为“古诗”者九十六首,标为“律诗”者一百一十六首,这就是因为对古体而言,后者为“律诗”,对“时文”而言,则后者也是“古歌诗”。
南宋刘克庄竹溪诗集序云:“本朝三百年间,虽人各有集,集各有诗,诗各有体,或尚理致,或负材力,或逞辨博,少者千篇,多至万首,要皆经义策论之有韵者尔,非诗也。”后人论诗者也都指出“唐人以诗为诗,主性情;宋人以文为诗,主议论”,尽管清人叶燮曾在原诗卷四有反驳。这一则是由于诗的本身有了转变,二则也由于另外又有了主性情的新文体,就是词。元人刘祁在《归潜志》就说过了:“唐以前诗在诗,至宋则在长短句,今之诗则俗间俚曲也。”既然唐以前的诗在诗,主性情,所以就与文章分道扬镳;既然宋代的诗在词,诗本身转于主议论,所以就与文章合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