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中考作文> 文章内容

1977年恢复高考后一篇满分作文被判0分邓公:重新阅卷

※发布时间:2024-12-2 1:30:19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写出这篇作文的是一位云南考生,按照他的文化水平,考上北大简直是轻而易举,但谁也没想到的是,作文交上去后,竟让阅卷老师脸色大变。

  不管你是农民还是工人,复员军人也好,地方干部也好,上山下乡的青年也罢,只要想求学,都可以来参加高考。

  消息一出,全国上下为之一震,尤其是那些有一定知识水平的青年们,更是欢喜雀跃,这篇消息意味着高考制度得以恢复,广大学子们终于能重新参加高考。

  从那时候起,我国科研教育领域就一蹶不振,青年们看不到未来,也看不到出,他们只能去教学,一边参加劳动,一边普及知识。

  可即便如此,我国教育领域还是遭受了很大重创,在这样的首都城市,能识字的人都是屈指可数,更别说在全国乡镇地区。

  可以说从60年代到70年代,我国科研领域始终止步不前,更要命的是,文盲生出来的孩子,大部分都是文盲,全国学校少,能就读的机会也很少,文盲一代一代衍生下去,整个中国都刮起了一股名为文盲的风气。

  反观那时候的国外,英美国家已经看起了电影,还有国家修起了地铁,人才一批又一批,而我国却陷入了泥潭里。

  没了高考制度,选拔人才也成为了一题,当时很多人采取的方式是举荐,这又让一些真正有才能的人了机会。

  一些干部利用自己手中的,为自家亲戚孩子谋职位,所谓的举荐,完全是了平民的参选机会,那些被举荐上来的人,有的连字都不认识,更别说为我国出力报效祖国了。

  为了让广大学生重回考场,邓公联系了教育部的专家,然而那些专家都不愿意配合,有的装病不见邓公,有的则谎称有事要忙,邓公心知肚明,特殊时期给这些专家带来了很大的,他们不愿意再次卷入旋涡中。

  邓公请不动这些专家,那就三番两次登门,那些专家看到邓公的诚意,都感到有些动容,最后终于答应邓公,将共同商议恢复高考一事。

  在这样强硬的态度下,恢复高考终于被提上日程,到了1977年,一切都准备就绪,随着一则消息刊登出去,全国学子都得知了恢复高考一事。

  紧接着,他们便开始准备起了第一场高考,学校旁边的书店,可谓是人满为患,平时卖不出去的资料全部都被哄抢一空。

  邓公高度关注这场考试,零分作文一事也被他得知,看完这篇作文后,邓公气得连夜,并做出了4个字的回复。

  1977年11月21日,全国各地热闹非凡,这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场考试,许多青年、干部、复员军人全部齐聚于此,他们年龄差距大,身份悬殊大,但大伙都有同一个目的,那就是参加高考。

  根据当年的数据统计,1977年的高考,总共有570万名考生,对比起我们今天的人数来看,并不算多,那是因为许多人没有信心参加第一场高考,他们大多数准备的都是1978年的高考。

  在1977年的570多万考生中,有一个来自云南的考生,恢复高考之前,他来到云南农场劳作,在这蚊虫的地方,他本以为再也没有机会参加高考,殊不知,就在1977年,高考突然恢复。

  云南考生马不停蹄开始复习知识,在各大书店里,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平时在农场劳动后,也能看到他在读书看报。

  整场考试下来,可以说是酣畅淋漓,超常发挥,尤其是作文部分,云南考生结合事实,写下了一篇文笔优美的惊天之作,按照他平时的水平,考上北大那都是轻轻松松,再加上这篇作文,足以让他在500多万名考生中脱颖而出。

  就这样,云南考生自信地走出了考场,在这之后,他继续在农场劳作,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他就能等来自己考上名牌大学的消息。

  但让他失望的是,一个月过去了,周围考生都收到了信件,有的是城镇里的普通大学,有的是上海的高级学府,这些考生奔赴各地,都在为入学做准备。

  唯独云南考生没有收到消息,一开始,他还以为是自己的成绩过于优异,可能通知书会延迟发放,但他又等了一个月时间,临到快开学,也没能受到教育部传来的消息。

  他隐隐察觉出一丝不对劲,随即云南考生找到当地的考场,询问工作人员后,才知道要去县里的教育局才能问清楚情况。

  云南考生立马坐上了开往县城的大巴,摇摇晃晃好几个小时后,终于抵达了县城,一看到这位考生的到来,县教育局的干部们全都变了脸色。

  云南考生不服气,按照他的水平,不可能考不上大学,就这样他在教育局闹了大半天,直到惊动了教育局局长。

  局长出面后,考生才得知,自己所写的那篇作文出了大问题,问题严重到只能打零分,少了作文的分数,考生的大学梦不得不破灭。

  通篇文字优美,但记叙的内容却让人不敢看,原来,云南考生将特殊时期的社会状况写了进去,甚至还涉及到伟人的功绩,他的作文内容过于,已经影响到了考生的立场。

  然而,事情发展到这里并未结束,零分作文的消息传到了,邓公得知后,亲自让阅卷老师重新批改。

  在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场大考中,就出现了这么一篇零分作文,作文由云南考生亲自书写,里面竟然记录了特殊时期的社会状况。

  可以说是文笔犀利,用词泼辣,这样的一篇作文,没人敢给他打满分,保险起见,只能按照零分来处理。

  对于这样的判决,云南考生自然是不服气的,他跑到县里的教育局要说法,可当地干部始终支支吾吾,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一些阅卷老师认为,刚好可以趁机重新阅卷,只不过试卷必须拿给省里的老师批改,等到试卷传到省里后,省里的专家们也拿不定主意,这篇作为就这样被层层,一直传到了教育部的档案室里。

  这下事情直接闹大,就连邓公也知道了此事,好端端的满分作文被改成零分,邓公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存在,为此邓公找来教育部的专家,大伙共同阅读之后,都有同样的感受:

  但邓公却认为,必须重新批改,如果仅仅因为作文写得太真实,指出了社会弊端,就直接打零分,那这样以后谁还敢说真话?

  再一个方面,对于特殊时期的错误,我们要摆平心态,敢于承认错误,只有这样才能改正过来,正确的道。

  最终在邓公的下,这篇作文被重新批改,阅卷专家们重新打分,经过好几轮批改,作文终于被打上了满分。

  消息传到云南考生耳朵里,他简直是喜极而泣,但由于时间拖得太长,作文从县里抵达省里,再来到,虽然最后被打了满分,可这已经耽误了太多时间,距离北大招生已经过去了很久。

  另一方面,城市地区涌现了许多高校,但却十分贫瘠,大部分人都是文盲,城乡之间存在极大差距。

  为了带动乡村地区的发展,这才有了上山下乡,从城市里下来的青年们有知识有文化,他们来到后,既能找到一份工作,又能给当地村民补充知识。

  在邓公强硬的态度下,高考得以继续,光是第一年就迎来了570万考生,到了1978年,考生人数更多,直接飙升到了610万,最后的录取人数也高达40多万。

  这些学子们进入高级学府后,成为了我国首批带动科研领域发展的顶梁柱,在这之后,新中国以火箭般的速度追赶上了欧美国家,这一切,都离不开一心求学的学子们。

  到了今天,我国已经拥有了上亿名大学生,科研领域也在持续发力,在繁荣的今天,我们依旧能记得邓公的远瞩,也记得他为了恢复高考所做的那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