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长假首日,广州4万小学毕业生将奔赴民校参与考试。这两个月来,公校民校或明或暗的考试已让孩子不堪。记者了解到,尽管奥数奥英被叫停,然而由竞争带来的选拔始终不止。昨日某重点中学的小升初语文作文,就以广州去年中考作文《游戏》为题,不少家长就感觉有超纲之嫌。经历了小升初混战的家长称小升初乱局已偏离了义务教育本身。
在昨日越秀某重点中学考场内,设置了10余考场,每个考场40人左右,估计考试人数约为500人。记者了解到,考试被称作参观,而准考证也被称作“入场券”,全校所有布置,包括提示的各种考试环节,也用参观活动代替。
考试设置了三个环节。一是让孩子填写家庭情况,二是校史知多少,如校训,学校的优点等。三是互动游戏,其实就是满分100分的语数英测试。语文是写一篇400字的作文,题目是《游戏》,写作形式不限。
数学为一道魔术题,题目是:1元=100分=10分×10分=0.1元×0.1元=0.01元=1分。问,1元线分了吗?如果没有,请说由。英语也是写作文,40个单词以上,说明游戏的乐趣。
“这个作文题目我听孩子讲的时候觉得很熟悉,后来上网查才发现,居然是广州去年的中考作文题,拿个中考题来考小学生,犯得着吗?”家长郭先生说。
当然,以中考题命名不算稀罕,因为有家长觉得《游戏》也很贴合小学生的生活,关键是有的小升初考试包含奥数奥英,让没接受过此类培训孩子白白吃亏。
文女士是天河区一小学六年级学生家长,除了对口直升的汇景实验学校外,因为孩子英语比较好,今年她还为孩子报考了广州外国语、天河外国语以及省实天河附中。而女儿所在的班级也有一半学生要参加这类考试。
孩子参加完广外考试出来就直抱怨:太难了,很多都不会做。文女士就奇怪了,孩子成绩非常好,一般都不觉得难。和其他牛娃的妈妈讨论后才发现,题目太离谱了,很多都不是正常考试接触的题目。
“我们很难分辨什么是真正的奥数奥英,但是从孩子反应来看,这些有的是考脑筋急转弯的题目,有的是初一的题目。他们班只有几个做过奥英的才能做得出来。”文女士说,我们觉得这样考孩子真是没有必要, 这些都是考超常思维的孩子,可普通小孩并不是每个都有这样的天分的。
除了考试内容带来了纠结外,家长的名校情结也给家庭带来很多上的压力,甚至带来肢体上的矛盾,从而影响亲子感情。
这个月,众多小升初家长群布满了家长的语言:“孩子不用功,我都差点要打他了!”网友“丁丁他爸”说,从去年开始,他和大院里边的孩子就组成小班,外请教师,专门给孩子开小灶复习,为的就是考上应元二中。为此一节课下来平均每人就是400元。可是在考试的节骨眼上,眼看其他孩子都很尽心,但自家孩子成绩总是上不去。丁丁他爸说,每天都会在网上群里下载题目给他,可是他就是不努力做。群上其他家长劝解说,儿子处于叛逆期,家长的要求又很高,难怪会很。
在群上记者看到,有家长抱怨,和孩子轻则发生语言冲突,重则还要兼施。“家长承担的压力太大了”。
夏沫到底爱谁
文女士说,一方面这样的考试体制太让人揪心了,另一方面现在有的家长确实把名校看得很重,加上外面班的,确实给大伙带来很大的压力。“我们那个年代是上大学才紧张的,小升初理应是义务教育啊,可是又要交钱又要考试,感觉现在远远偏离了九年义务教育本身的做法”。
广州一名教育资深专家称,根据《义务教育法》的,小学升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招录,不得采用“考试”的方式。但《民办教育促进法》又同时,民办学校有招生自主权,哪怕是义务教育阶段,民校也可自主考试招生。大批“名校所办的民校”于是找到可乘之机。使用公办名校的品牌和师资等资源,然后向公办名校缴纳不菲的管理费;又以“民校”之壳规避相关法规,人为设置考试门槛,一手一手揽生源。其实,即便是民校,学生作为教育需求方,与学校作为教育供给方,应该是选择而非“被选择”的状态,但“小升初”民校联考却恰恰相反,学生挤破头,学校则坐收渔利。
问题的根源在于教育资源不均衡。当然义务教育均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许在某些人看来,义务教育“不均衡”所带来的种种收益比推进均衡更“划算”,但是,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执行者和规则的制定者,不能总是“盯着肥肉不做事”,任由“小升初”考试乱象存在。必须无条件保障每个孩子接受同等待遇的九年义务教育,比如先将所有公校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加大投入,转变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模式,让公办学校的资源大致相当,每个孩子有书可读。而对名校办的民校,要么直接转为公办学校,不得违规办学和招考;要么直接转制面向市场,成正意义上的民办学校。
为一道魔术题:1元=100分=10分×10分=0.1元×0.1元=0.01元=1分。问:1元线分了吗?如果没有,请说由。
超纲考题,可以说是近年来压在小学生家长头上的三座大山,为了这个压力,可怜的父母们,不仅周末要奔波于奥数奥英奥语等各种培训的上,而且上班日还要为高额的培训费加班加点耗尽心力……
与此同时,高深的考题还耗尽了孩子们身上所有的童真:本来是满世界疯玩的年龄,却要抱着书本,啃着跟以后的工作生活完全无关的试题,浪费了青春不说,年少时最为珍贵的探索、求知都被题海战术得无影无踪。而这样直接的后果就是如今的中国,很多人会慨叹大师太少了要知道,这是必然的,因为很多天才都在年少时成了庸才了。
孩子的痛苦、父母的压力,全都在家庭里形成交汇点,演绎成家庭、家庭悲剧的不在少数,而那些有惊无险没有出事的家庭,孩子也多数在这样的压抑下,形成一种集体焦虑,这种焦虑日积月累,在成年后就会变成一种的浮躁,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
小小的超纲考题,埋下了如此之多的社会隐患,也许出题的老师会很委屈地说,是高考制度使然,并非他们的本意;而也许高考制度的制定者,也会很委屈地说,如果没有高考,目前没有别的更好的考核制度来代替,这样的高考也不是他们的本意……
说来说去,到底谁该来为这种疯狂的考试埋单?我们似乎找不到更合适的对象,所有的东西、所有的现象都是一环套一环,所有的人似乎都陷进了“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怪圈里。但,这真的是一个无解的怪圈吗?但愿就在不远的将来,会有不错的答案来我们这些的孩子和家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