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初中作文> 文章内容

农妇作文书家书简!客家文化孕出《竹简书香永传扬

※发布时间:2018-2-15 5:39:3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竹简,古代用于写字的竹片,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之一,随着纸张的发明运用,简牍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而在位于大埔县青溪镇上坪沙耕牛坑的一座老屋内,却摆放着五平米见方的竹简,这些竹简由116块竹片制成,每片竹片长宽一致,莹润光滑,用正楷叙事山歌体叙述着大埔县青溪镇丘氏翰林家族 “十八担书育后贤”(见本报2016年9月17日客家版)的故事。很难想象,从创作五句板到制作竹简,这一繁复、精细的工程竟出自一位58岁的农妇之手。这个农妇就是丘秀华。

  丘秀华, 1960年出生于大埔县青溪镇,上世纪70年代末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以及放排、做木炭买卖等小本生意维持家庭生计。爱好读书、创作,曾自费出版长篇小说《逼婚与情战》。

  蓝巨案, 1951年生,大埔人 ,幼承家风,爱好读书写字。从小自学文化,从师泥水工匠,当过农民、工人。上世纪80年代先后在大埔县饮食服务公司、大埔县中圆旅行社工作,2011年退休。现为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岭南诗社、嘉应诗社会员。

  竹简,古代用于写字的竹片,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之一,随着纸张的发明运用,简牍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而在位于大埔县青溪镇上坪沙耕牛坑的一座老屋内,却摆放着五平米见方的竹简,这些竹简由116块竹片制成,每片竹片长宽一致,莹润光滑,用正楷叙事山歌体叙述着大埔县青溪镇丘氏翰林家族 “十八担书育后贤”(见本报2016年9月17日客家版)的故事。很难想象,从创作五句板到制作竹简,这一繁复、精细的工程竟出自一位58岁的农妇之手。这个农妇就是丘秀华。

  说起创作竹简的初衷,丘秀华说:“我只是想将老祖的十八担书通过这种形式传承下去。”时间追溯到明末清初,丘秀华的祖先耕牛坑五世丘定梦的两位孙子同时考取秀才,因家贫无力购买纸张,遂自制竹简。一年后,丘家九位读书人共著有十八担书,其中十担竹片诗文,八担宣纸书籍。在“十八担书”故事以及丘氏祖辈崇文重教传统影响下,耕牛坑丘氏在整个清代人才辈出,其中丘建猷、丘晋昕更是有“父子进士”之称。现在呈列在耕牛坑、散发浓浓科举的老屋就有十二座,如明经第、大夫第、御史第等等。而今,因年代久远,十八担书有的毁于洪水,有的毁于白蚁,有的毁于火灾,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但“十八担书”的故事随着丘氏家族的繁衍生息而流传下来。

  丘秀华自小听父亲讲述“十八担书”的故事,对祖辈的耕读传说耳熟能详。2017年10月,她突然萌发了要将 “十八担书”写成山歌并书于竹简的想法。在无数个熬更的日子里,她一遍遍地回忆“十八担书”的传奇,大量使用客家方言,创作了叙事山歌体《竹简书香永传扬》,并在著名山歌大师余耀南去世前,得到了他的指点和修改。在创作山歌的同时,丘秀华制作竹简的工作也没落下。她花1000多元从村人手中购买了几十根上等的苗竹,专门选节长的老竹子,甄选五至七节,两头留节,刨青、剖片、钻孔、晒干一道道复杂的工序,让她的双手被竹片的花刺割得伤痕累累。

  竹片制好后,如何请一个有水准又是本土的书法家书写竹简,也是一个难题。在一次大埔群文创作组赴古田采风过程中,丘秀华认识了省书协会员蓝巨案。蓝巨案对丘秀华不畏、自制竹简传承古风的大为赞赏,欣然应允书写诗文,他屏息静气,每天银钩铁划,耗时数天才将116块竹片写完。于是,由一位农妇和书法家共同完成,洋溢着客家文化深厚底蕴的简牍,就此在大埔小山村里孕育而出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梅州日所有,任何、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是为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关键词:作文《网》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