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痣面相图
原标题:美文欣赏丨邓毅:长江鱼,一个世纪的盛典(翠云水煮鱼) 翠云水煮鱼 文/邓毅 在重庆渝北双凤桥
翠云水煮麻辣鱼与王胖子水煮麻辣鱼有异曲同工之妙,鱼片、麻辣、椒油、盆装,看似相同,其实有别。它源于老板田其树的翠云水煮麻辣肉片。
田其树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在山里长大。那年,家徒壁立,日子难熬,初中学业未成,便辍学回家。每每,不见无亮,就与哥哥田其万到乡上一家饭馆,帮老板推磨碾豆,就是天寒地冻、刮风下雨,也从未间断。少年的他,深深懂得,只有这样每天才有豆渣、潲水,人畜才有充饥填肚的食粮。过早饱尝生活与艰辛的田其树,醒事甚早,发誓要学会炒菜煮饭,长大也要自家开馆。
田其树有机会与饭馆的上灶师傅接触,在他们身边,边学边做,无偿干活。没两年,他父母将多年上山采药、种菜、卖猪,换来的钱和向亲朋好友借来的款,最后凑起来,在公边,开了一个小饭馆。在家人的帮助下,他炒菜煮饭、点制豆花、称煎打油,堂里堂外,里外忙乎。
山里人青睐山里人的食店,童叟无欺、货真价廉,吃起来菜足饭够。每天,店堂拥挤,去来人多,凉菜好销,热菜好走。乡里人最喜欢那冒过碗沿,流溢着红油的翠云水煮肉片。每逢场天,山里山外的村民纷纷赶来就餐。一时间,田其树在店子里忙得喘不过气。
1990年,重庆机场高速公全线贯通。田其树立志走出山外,闯荡经营。是年,他在双凤桥租房办店。入乡随俗,改翠云水煮肉片为翠云水煮鱼。猪鱼两家,肉质各异,进而刀工、火候、配料、制料,以及烹饪方法也不尽相同。
不破不立,敢为天下先。田其树在原水煮肉片调料、烹饪的基础上,结合鱼肉质性,探索鱼在不同烹饪过程中所的特点,终于推出了自己的水煮鱼!
翠云水煮鱼,一举出名。那渝长公上的云阳、万县、涪陵、垫江、长寿……区县客货汽车都纷纷“跑”来吃鱼;还有那些在重庆飞机场登机、下机,进出市区的中外客人,也顺赶来尝鱼品味。
煮鱼有意,吃者有情。去去来来,来来去去,煮鱼的、吃鱼的、候鱼吃的,使人在店里转悠不过来,时常忙碌得不知所措的田老板,一天下来,他少则要收百余斤、多则二三百斤的销售鱼款。
面对重庆人的麻辣水煮鱼,贵州人举筷之前,人们对其花椒谈虎色变,而怯如寒鸡、焉敢置喙?殊不知,斗胆拈来,尝之。香辣适口,肉嫩汤鲜。于是,反响颇佳,赢得市场。人们接受并喜欢那辣椒遮鱼、红油淹肉,且又来自异乡的田氏水煮鱼!
生意好了,眼光就得放远,谋其发展,以此增强市场竞争能力。1994年,田其树与兄弟投资巨额,在渝北区买地建房。眨眼间,一幢幢集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的综合大楼,拔地而起,矗立街市中心。如今,每当人们步入那美观、豪华、舒适的大楼,卡拉OK厅轻歌曼舞,音韵绕梁,令人遐想;餐厅幽静、典雅、别致,一菜一格,百菜百味,让人回味无穷。
自从田其树有了连锁店,一年到头,他往来于大店小店之间,奔波在自己所钟爱的饮食行业里。他与这条街上的经营大户王明庆一样,时常关心牵挂饮食街的发展,他明白“翠云鱼”是在这条街上出生长大的,倘若没有这条街,就犹如断水“鱼儿”,岂能活矣!所以,只要街坊邻里、经营业户,生活困难,他就与王明庆及其他人,扶危济困,携手并肩,共同致富!
公元1999年,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千禧之年,是年,人民命名双凤桥为“水煮鱼一条街”。
重庆人喜爱鱼,无论是璧山的来凤鱼、江津的酸菜鱼、綦河的北渡鱼,还是南山的泉水鱼、双凤桥的水煮鱼、中渡口的豆花鱼,乃至储奇门的香辣鲶鱼。
总而言之,人们喜爱鱼,连同它那带有“龙”字样的菜名,诸如:蟠龙黄鱼、八宝龙珠、游龙戏凤、二龙戏珠、龙飞凤舞……
邓毅:硕士,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三届青年作家高研班,作家协会副、重庆文学院院长。自著报告文学集《重庆》,散文集《大山人》,文艺评论集《点击与喝彩——邓毅文艺评论选》,学术专著《略论我国现代文学书目体系的建立》等。作品荣获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全国报告文学作品一等,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全国报告文学作品一等,国家五部委全国散文,首届重庆散文,重庆报告文学,社科、全国优秀科研。作品入选《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获作品集》、荣获“全国中青年文艺家德艺双馨工作者”、全国优秀青年文艺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