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小菜
问:“如是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
答:“我不会让梨。”——看到这个回答,您一定在想,孔融让梨不是每个人小时候都听过的吗,为什么不让梨呢?别急,这个回答其实出自上海一名小朋友的语文考卷。这两天,这份考卷在微博上火了。
然而,这个回答虽然反映了孩子真实甚至有点“萌”的想法,却“萌”不倒改卷老师:一个大大的红叉落在了考卷上。“这道题也没固定答案啊,凭什么说真话就错了呢?”这位小朋友的家长“一怒之下”把考题晒上微博,请网友们评评理。这条微博被网友争相转载,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网友说被这位可爱的小朋友“萌”倒了,但也有网友认为,这样答题不好,谦让是一种美德,还是不能丢的。您觉得呢?
我们先来听听马老师怎么说~
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世说新语笺疏》
上面这段古文,是我们常常会用来教育我们孩子“懂得谦让”的孔融让梨的故事。
如果这个时候我来问你:“如是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
答:“我不会让梨。”
看到这个回答,您一定在想,孔融让梨不是每个人小时候都听过的吗,为什么不让梨呢?
这就是试卷的主人的回答。
他的回答得到的当然是大大的红叉。
但是我在想,标准答案是什么?
一定就是“我也学习孔融,要把梨让给哥哥”这唯一的答案吗?
今天我不想当试题评委,来判断这个试题的“好与坏”,我想借着这个故事和这个现实版的“我不让梨”的故事来讨论一下:
孔融让梨,让出的是一份谦让;
孔融不让梨,分成平等的几份,大家一起AA制,A出的是平等;
孔融不让梨,谁赢了谁先挑,大家一起来竞争,竞出的是能力;
孔融不让梨,把梨分成小块,加上其他水果,做成沙拉,我们一起挖着吃,吃出的是创意;
如果我是孔融,我会怎么做?答案其实很多。
今天我还要进一步的问问我们的父母:如果你是孔融的父母,你会怎么做?
让自己的孩子让梨
让自己的孩子吃最大的梨
让自己的孩子平分梨
让自己的孩子做水果梨沙拉。。。。。。。。。。
这背后的您的理念将改变孩子的一生。
毕竟,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谦恭礼让是一种美德,但是家长朋友们,请不要让孩子事事都得拱手相让,也要教他们怎样争取——争取那些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鳗鱼效应”告诉我们,竞争可以激发人们内在的活力。同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加进一个有威胁、有刺激性的人物,是不是更有趣?!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