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学习语言和检验语言水平的最有效的手段。而语言是传承人类文明的载体和所有学科的基础。为此,不管家长还是教育部门,都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作文题目是教育制度的外在表现形式,有什么样的教育制度,就有什么样的老师,就出什么样的作文题目。
1. 法国作文看重学生的观点
首先要一个事实,报道的法国高考作文,其实那并非是人家的高考作文,因为他们和许多欧美国家一样,根本就没有高考制度!
法国教育是直通车式教育,从小学到大学自动升学,一免费,小学、初中阶段连教材、文具都由免费提供。高中生毕业时要参加全考,成绩合格者获得业士(简称Bac)文凭,相当于中国的高中毕业证。获得业士文凭的高中毕业生可到一所大学注册学籍,继续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中国报道的法国高考作文题目其实就是法国高中毕业会考的作文题目。
法国2012年高中会考作文的主题是 国家、真理、劳动和。
文科作文题目是(在三个题目里选一个,下同):
人在劳动时有何收获?
(Que gagne-t-on en travaillant?)
所有都与相悖吗?
(Toute croyance est-elle contraire à la raison?)
阐述斯宾诺莎《论》中的一段。
(Explication dun texte de Spinoza, Traité théologico-politique .)
理科作文题目是:
没有国家我们会更吗?
(Serions-nous plus libres sans lEtat?)
我们有权探求真理吗?
(Avons-nous le devoir de chercher la vérité?)
阐述卢梭《爱弥尔》中的一段。
(une explication dun texte de Rousseau, Emile )
经济社会学科作文题目是:
劳动,它仅仅是有用的吗?
(Travailler, est-ce seulement être utile?)
有天生的吗?
(Peut-il exister des désirs naturels?)
阐述柏克莱《论消极服从》中的一段。
(explication dun texte de Berkeley , De lobéissance passive )
关于法国的作文题目,中国学生是绝对作不来的。例如经济社会学科第一道题目:劳动,它仅仅是有用的吗?
其实,这个题目中国人很难理解,因为这是个哲学问题。这道题是为了考查学生对哲学家对劳动的论述的理解,劳动不但是对人有益的,例如,可以通过劳动获得报酬养活自己及家人,可以通过劳动融入社会等,它同时也是一种存在,这讨论起来就了。本题目尤其是看考生对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劳动价值的论述的态度。
说明一下,法国高中会考作文时间是4个小时,学生有足够是时间思考发挥。
我在法国,见他们很多学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法国院校对马克思理论的重视程度,肯定要强于国内院校。在我们国内,真正读过《资本论》的人恐怕不多。
法国的这些作文题目都是型的,给考生发挥的空间。但也确实有难度,必须阅读大量哲学原著,才能理解题目,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述。我也与一些大学教授和编辑讨论过法国高中会考作文,普遍认为,他们的作文题目涉及的领域宽泛,尤其是哲学和学题材的作文,恐怕国内的博士生作起来都困难。
如果与往年的高中会考作文题目对比就会发现,他们的作文题目难度基本上保持一致。尽管法国也有人士指出,对高中生来说,这样的作文题目难度过大,每个题目都可以写成一篇博士论文。但法国学界已达成了共识,将来也不会降低高中会考作文的难度。
法国之所以出这么难的作文,其目的就是考察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评价学生对一些概念的理解程度和对事物的总体看法。他们不在乎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在乎的是学生有没有观点。
2. 美国培养学生总统思维
一次,我在QQ上与移民美国的朋友聊天,她说在给二年级的儿子作业。我问她是什么作业,她说是作文。我很感兴趣,想看看作文题目是什么。她通过视频把作文题目给我看,题目是如果你是,你应该如何处置当时的情况。朋友解释说,孩子刚学了篇美国战争的课文,学完后,老师就出了这个作文题目。
美国的教育在各个阶段都是把学生当作教学主体,注重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如果把学生比作初生牛犊,老师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拉着学生去哪里吃草,哪里喝水,而只讲草和水对身体有什么益处,让学生在开阔的原野上奔放,自己去寻找草和水。
我在院校任教时,与一个领导聊天。不离本行,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教育。他说,儿子在美国读初中,暑假作业就是做一个老鼠夹子,自己随便做,不管用什么原理、什么材料,能抓住老鼠就行。
3. 法国人教我学《论语》
我在巴黎读书时,一天晚上,与两名法国学生一起去国际大学城看朋友。他住在东南亚楼,一进门,见大厅正面墙上用中文写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就用法语给这两名法国学生解释这两句话的含义。尽管我口若悬河讲了个眉飞色舞,可他俩却皱着眉头疑惑不解:在课堂上学习,回去再拿着课本、笔记复习,天天这样学呀背呀,怎么会感到快乐呢?
老外的疑问让我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理解忐忑不安起来,第二天便去蓬皮杜文化中心查阅相关资料。我看了一本翻译的《论语》,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学习一定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样才会感到快乐。
我恍然大悟。是呀,就拿国人学英语来说,课上讲语法,课下背单词,谁会感到其中有快乐呢?要不是高考有英语,大学毕业不过四六级拿不到学位,谁会下这么大的工夫学它呢?
我在国内大学读书时,一次到西安机场实习,当时机场租用了三架罗马尼亚的伊尔型飞机,随飞机来的有几个罗马尼亚技术专家,我经常用英语和他们交流,并解决工作上的一些问题。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实践中使用英语。自己能用英语和老外交流了,在英语上下的功夫没有白费,这时的我才感到无比喜悦。
有一次,我给上六年级的女儿功课。人教版《语文》第一册第17课是《〈论语〉十则》,课文的第一句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脚注对时习的注解是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我对女儿说,书上讲得不对,这里的习是、实习、实践的意思。可她根本听不进我的话:书上印得很清楚,老师也是这么给我们讲的,怎么会有错呢?
于是,我就把在法国的故事讲给她听,可她还是满脸无奈地说:不管老爸您讲得多在理儿,可考试还是以书上的为准呀,不按照书上的答题就算错!我只好与女儿:你按照我讲的去理解这句话,考试时还按书上讲的答。
4. 欧美学生的教材,都放在教室不带回家
我过去学英语时,请求移民英国的亲戚寄一套英语教材来,我知道,他家儿子在读大学,女儿在读初中,一定有用不到的英语课本。亲戚告诉我,教材都是提供的,在学校里公用,不往家带。这位亲戚便到旧书摊为我买了一套学校替换下来的英语教科书,封面的背面印有学校的印章,印章小面一张小表,列着使用过本书的学生的名字。
美国也是。一次,我对美国的朋友说,把孩子用过的教材给我寄几本来。她说,从未见过孩子的教材,教材都在教室里放着,是学校免费提供的,循环使用。
你看,欧美国家的学生放学后不但没有作业,连课本都不往家带。那他们放学后干什么呢?去图书馆。
欧美国家的图书馆都联网,不管是大学的还是社会上的,所有图书馆都在一个网络系统内,任何人都可以在本市任何图书馆借书,看完后在本市任何一个图书馆还书,图书馆关门也没关系,门上有个还书的洞孔,把书塞进去即可。
由于图书馆为读者的借阅提供了极大便利,学生放学后或周末就可以去图书馆找自己喜欢的书,即可带回家看,也可在图书馆阅览室里看,丰富了自己的课外知识,满足的个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外国学生最喜欢作文,因为这是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通过作文,把自己的新鲜想法表达出来,与同学们交流,得到同学们的赞扬。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