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考场作文写作的训练必不可少,能让学生受益最大的莫过于语文老师对范文佳作的分析点评,也就是作文评语。
本篇文章以“自己”此题为例,向大家分析该题如何进行审题立意。并精选三篇学生佳作给大家展示,且附上针对性的作文评语,希望能借此题举一反三,为大家拓宽语文作文写作的格局。
既言“”,就应该有一种相对于“醒”的状态,比如表层意义的“昏睡”、“醉酒”,抽象意义的“浑浑噩噩”、“”,然后通过某种外力或者调节,让自己从昏昏欲睡、醉意朦胧、不清、神情、情绪悲观、斗志萎靡……的状态中苏醒过来,可以写受到而恍然大悟,走出迷惘而振作,而改正错误,拨正航向而,而自新……
“”的对象是“自己”,最好是写“”,能结合自身经历来写,抒写年轻人成长历程中的,谈自己独有的感受,而不宜过多罗列名人事例,或者动辄拿古人说事。写作时,要紧扣题目,“自己”的意思和“保持”,“提醒自己”,“劝诫自己”,“警示自己”有一定关联,但切不可通篇都替换成后者。
我们或读过“溪边洗耳”,曾一览“曳尾涂中”,但常常于泥淖中。眼看着、名利等所织成的青黑色锁链向自己扑来,偏偏满心欢喜地扑过去,沉睡、陶醉其中,从未想过自己。
有的人是不知自己,有的人是不愿自己。不知自己的人,在的道上跌跌撞撞地前行,只看到前方是金色的蜜糖,而不知道它包裹着毒汁。而不愿自己的人,是一边欢歌笑舞,一边将自己的头颅伸进绞索,如同饮鸩止渴。
而更多的人则是在两者之间徘徊,他们是沼泽中的求救者,他们是沙漠中的旅人,比如你,比如我。在默默享受着生命给予我们的苦痛与欢愉,也在不醒与苏醒之间来回游荡。因为我们既没有让自己彻底地昏睡沉醉,又没能彻底放弃物质上的享受,于是,我们生活在半醉半醒之间。
但是有一些“大写”的人,却是在沼泽中爬上来了。他们在一片黑浊中了自己,为人生的之夜劈开了一道裂缝。法国思想家卢梭大概就是这种人的代表。他在年少轻狂的年代,有过不可胜数的,其思想的碧玉原本是要沾上斑瑕的。但可敬的是,卢梭在晚年没有,而是深刻,发现,了自己,他写就一部《录》,也许是他在那里受了洗礼吧,那和煦的阳光净了他的灵魂。卢梭了自己,为人生卸下了重担。(更多作文评语请看十二公里作文)
相反,有些人却在的桎梏中,沉沦下去。明朝洪承畴卑躬屈膝落得滚滚,年间的才俊汪精卫甘为日本人效劳……而在今天的朗朗,身为省部级高管,胡长清、成克杰、之流,不为民做主,而被攥住了魂灵,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太多的案例令人扼腕叹息,这些人被烟火捂住了双眼,越陷越深。他们如若能在关键时刻自己,或许就了。
人都是的,对于自己所爱的人或事,即使只有针尖大小的希望,也要去追求。但太盲目的非分之求,会使你其中。可老实说来,人生匆匆,大家都是同样的来,同样的去,何必为死不带走的东西而狗苟蝇营,以至于迷失呢?
自己,才能不愧于天,不怍于人,不违于己,方可做到淡泊而不苟且,进取而不汲汲,进而发掘人生真正的价值。诚所谓:不折不从过一世,人生有为是清欢。
作文评语:本文最大的优点是文章逻辑性较强,语言老到,文采较好,也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开篇从两个典故开始,运用形象的比喻手法,抛出“自己”的话题。接下来写不同的群体对“自己”的态度,分多个层次:不知自己;不愿自己;在两者之间徘徊;从沼泽中爬上来了;在的桎梏中沉沦。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列举正面的卢梭与的胡长清等事例,事例与观点之间关联紧密,水到渠成,较好地支撑了文章观点。结尾一段,再扣主题,用语精炼而,末尾一句尤为精彩。写议论文,理清思,非常重要,如果仅仅停留在使用缺乏内在联系的排比段,罗列一堆前后不搭界的名人事例,分数很难上去。
我们总希望耳聪目明,头脑清新,但又难免被着,耳不能闻穿林打叶之声,目不得观花开花落之景,我们不禁要问,那个最“本原”的我哪里去了?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脍炙人口的偈语告诉我们,本无所谓一个生造出来的“”,“”本就是自然的,本真的,朴素的。
曾对后天养成的“”做过一翻评价:“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之,斯不善已。”可见我们想找到本原的,须是一个从知识中来,又从知识中走的过程。
想,首先得去除“善之”的观念,而进入“我心本如此”之境。熊十力对此曾有过一翻方述:“须知万法唯识……而读经者,则可究恒道以策无极,体大常而御万变。”这是讲要实现的第一步--使心入不动之境,必须先读经以寻找恒常之理。
“风行水上,鲤过庭前”,实乃绝对,而其中的道理也引人深思:先能如孔鲤趋庭,学诗以言,学礼以立,而后才能如“风行水上”,心思无迹,以自己的本初面目似风行水上般存于。
明白了知识,还远远不够,还需明白“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说的说,求学的人,其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这样,才能真正一点点看到那个“道”中的,否则知识只会像我这篇作文一样,杂然前陈如獭祭之鱼,下笔千言似点鬼之簿。为道日损之时,即我渐出之日。
自己,还需将自己与自然融合。横流的现代社会,莫轻言“自己”。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发狂”,两千多年前就有的问题,在两千多年前也同样有了解决方案--“去彼取此。”这也正是“体大常”。“为道日损”的真正含义--成为原来本为天地一沙鸥的自己,那个融入大道的自己。(更多作文评语请看十二公里作文)
诚然,在这个人人都失去的时代,,融入大道似乎是齐谐中事,荒诞不经,即使想做似也缥缈。但仔细想想,我们做不做得到其中的一步或两步?风行水上的境界是达不到的,但困而学之是做得到的,鲤过庭前是行得通的。为道日损或难以企及,但为学日益总可作为努力之方向。融道天地做不到,清心寡欲还是可以的。有此自己,便一生受用。
作文评语:此文当启迪每一个学子:高中三年应多读多记,尤其是经典,“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古训,历久而弥新。相形之下,大多数考场作文,或叙事鸡零狗碎,或议论空洞,或结构呆板单一,或书写凌乱潦草,而此文则有几分“高富帅”气质:立意较高,内蕴丰富,文风帅气。文章抛出话题--本我,继而从“去除‘善之’的观念”、“明白‘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将自己与自然融合”等层面进行解说。援引《周易》《经》《论语》中观点,行文间嵌入“獭祭”“点鬼簿”“齐谐”等典故,并试图以哲学思辨来构架全文,都彰显不俗的阅读积累。全文书写工整,卷面美观,亦增色不少。诚然,本文涉及较艰深的文化经典,或有生硬、突兀之嫌,如要细究,亦有待商榷之处,但考场时间仓促,我们不妨取其一而不责其余,奇文共赏。
当书山题海席卷而至,我们总会心灵困顿,当社会竞争白热化,我们常常妄自菲薄。我们年幼时,不明白什么叫志存高远,我们带着清纯的模样,有着来自母体内的稚嫩。而现在,我们已经变了最初的模样,着了铅华,染了粉黛,谁还记得那些年的青青世界?来吧,朋友,让我们,返璞,走失的自己,找回美好的初心。
潜龙腾渊,幼虎啸谷,小鹰试翼,乳燕归巢,各行其道,各美其美。没有一个人可以替代你自己,哪怕是上一秒的自己,都与现在的你不一样。所以,朋友,相信我,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重要。(更多作文评语请看十二公里作文)
朋友,你是否还记得,小时候总有着令人怀念的快乐,无论是母亲亲切的,还是父亲严厉的呵斥,那都是岁月埋下的宝藏。现在呢,你是否在为学业而担忧,为工作而急躁,是否已经觉得身边所有的人都要比自己更加优秀呢?朋友啊,你已经急功近利,心灵。你需要找回自己,自己。不是每一颗星星都会在夜空中闪烁,但是却一颗颗都存在于的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存在这个世界之上,各有各的模样,虽然说这世界不会因为我的缺少而有所改变,但是我们就是的个体,存在着,从未改变。
作家毕淑敏曾经说过,我很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少了我,山不会崩塌,水不会逆流,日月不会消失。但是,少了我,父母会伤心,会白发苍苍,朋友会在独自一人时黯然神伤,会受到寂寞无声的。来吧,朋友,抬起头来,看看那明媚的阳光,听听那清脆的鸟鸣,让我们一起那个最开心、最自信的自己,来自心灵的微笑。
朋友,你是否还记得最初的理想呢?虽然这时光惨淡,但是,我仍然希望我们能够一直一直记得灵魂最初的驿动,拾回朴素的初心。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无法回避现实的问题。比如,求取,比如,挣钱谋利。是的,我们无法太理想地生活,无法拥有太过诗意的人生,但是,我们仍需有一颗本真的心,一份不被污染的情怀。朋友,告诉你,其实我的梦想也有点幼稚可笑。小时候,我一直想当一个博士,一个专家,来攻克一些人类的疾病,即使到了现在,我也未曾有放弃过。
岁月会磨去我们的棱角,会我们的,但是,不会消去一个追梦人的本质。你说,梦想太远无法实现;我说还是存留心间吧,至少你的人生词典里还有“梦想”的诠释。当有人嘲笑你的梦想时,你只需要在心里:一边去吧!我有我的梦想,我要守护它。朋友,这何曾不是自己的一种方式呢?犹记初心,犹记梦想,犹记。(更多作文评语请看十二公里作文)
朋友,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都谨记自己的初心,像鸟儿一样地自己吧,来自心灵的自信和。
作文评语:这是一篇抒情意味颇浓的散文。行文较为、烂漫,以小女生特有的温婉细腻,使文章一定的“文艺范”。且文章形散之下,包含两个层次--“走失的自己”和“找回美好的初心”,行文流畅,衔接自然,联系实际,真切实在。第一和第二人称的使用,有着朋友会晤、促膝谈心的亲切之感。语言优美,娓娓道来。不足的是,两个层次有所杂糅,如能进一步厘清,则锦上添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