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高中作文> 文章内容

曹勇军:高考前送给学生的三堂作文课

※发布时间:2017-9-9 13:06:4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中语会副理事长,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编写组核心。近年来主持“江苏省语文课程”建设,开发出富有创意的“大树下读书”“中秋月光诗会”“高三”等一系列语文校本课程案例。著有《语文的表情和眼光》《语文,我和你的故事》等。

  想想三年的作文课,一走来、风风雨雨,有喜悦和收获,也有不满和苦涩。尤其是进入高三最后一个学期,每周一次的课外练笔停了,两周一次的大作文也被漫天飞舞的试卷所取代。学生失去了往昔作文课的兴奋、期待和快乐。疲惫、沉重,缺少和追求,学生们似乎在地应付着我的作文课。

  我很苦恼。我知道高考很,它需要应试术;但我更清楚:作文是的成长、思想的进步、人格的,一旦失去的动力、诗意人生的期待,离开的源头,必然是冷漠症、软骨病、思想贫血……百病丛生!

  在高考这个旧的即将结束、新的就要开始的人生关键时刻,我们需要一次灵魂的震撼、思想的洗礼、写作的仪式。

  “有句古老的格言:‘山不来就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就去就山。’就像人生有‘就穆罕默德’和‘就山’两种情况一样,写作中同样存在‘就题’和‘就己’两种情况。‘就题’就只能匍匐在题目面前,谨小慎微,生怕越雷池半步。这是一种仰视,是一种平庸保守的心态;而‘就己’则是超越题目,让思想冲破,把题目当作三棱镜,让它折射出自己生活的发现、人生的思考。有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文章往往精彩而富有个性。”

  看着他一脸困惑的样子,我点了点头,说:“不错,爱是一种个性化的感受,但这些感受有深浅高下之分。”我顿了一下,指着黑板上的四个大字,继续说,“那些表达人们对爱深刻理解和追求的内容,就是爱的真谛。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真谛,就像鲁迅说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自来水管子里流出来的是自来水。这个话题是考察我们对生活人生的感受和理解。”

  我告诉我的学生:爱是付出,可不是单向的付出,在付出中会得到更多。爱是在付出中获得。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句经典台词,“我的像海一样的浩淼,我的爱情也像海一样深沉;我给你的越多,我自己越富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爱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奉献”,因为你在付出的同时,得到了的满足、人格的满足。爱需要学习,爱是我们一生的课程。

  张晓风有篇短文《高处何处有》:说的是一位老酋长病危,于是找来村子里最优秀的三个年轻人,要他们尽可能爬到村子前方的神山最高处,然后回来报告,以便确立人。

  三天后,第一个年轻人回来了。他笑生双靥、衣履光鲜,说:“酋长,我爬到了山顶了。我看到繁花夹道、流泉淙淙、鸟鸣嘤嘤。”老酋长笑笑,说:“孩子,那条我当年也走过,那鸟语花香的地方不是山顶,是山麓。你回去吧!”

  一周后,第二个年轻人回来了。他神情疲惫,满脸风霜。他说:“酋长,我爬到山顶了。我看到高大肃穆的松树林,看到秃鹰盘旋。那是一个好地方。”“可惜啊!孩子,那不是山顶,那是山腰。不过,也难为你了,你回去吧!”

  一个月过去,第三位年轻人一步一蹭、衣不蔽体地回来了。他发枯唇燥,只剩下清炯的眼神:“酋长,我终于到达山顶。但是,我该怎么说呢?那里只有高风悲旋、蓝天四垂。”“你难道在那里一无所见吗?”酋长追问道。“是的,酋长,高处一无所有。你所能看到的,只有你自己,只有自己被放在天地间的渺小感。”“孩子,你到的是真的山顶。天意要立你做新酋长,祝福你。”

  真英雄何所遇?他遇到的是的伤痕、是孤单的长途,以及愈来愈真切的渺小感。这个寓言不同于的励志,给人许多。我选它作为第二课的作文材料。

  作文课上,我公布了作文材料。教室里一片寂静,看的出来大家受到深深的震撼。我随即提出了作文的要求:“平时写作文大多是老师给一个题目、给一个话题,今天我只给你们这个故事,请你们依据自己的,用一句精练的话说出一个立意角度,然后我们大家讨论,选择两三个大家都认可的作为这次作文的话题,好不好?”“好!学生十分兴奋。”

  朱莉同学第一个发言。他的话题是“生命在高处”。他认为,拥有谦和的就拥有了生命的高度,即使没有机会站在地理意义上的高处,生命一样可以彰显美丽。高处的生命,总是能如雪一般,绽放出、勇敢、智慧的美丽。

  同学则从“高度与渺小”的角度阐发他的理解。他从生活感受谈起:他家住在五楼,在阳台上举目远望,有一种高度感,伴随而产生的是渺小感。他话锋一转:伴随着机器大工业时代的到来,人类越来越自大,以为可以一切,认为人定胜天。于是乎,滥杀动物、滥砍滥伐、围湖造田,欣欣然以为成了。人类此刻需要渺小感,去战胜自大、狂妄和目无一切。

  “我还没有完全想好,不太有把握。我想虚构谭嗣同在狱中给他老师康有为的绝笔信,阐发‘历史高处的风景’这个话题。”我知道她虽是学理科的,可特别喜欢历史,读了不少书。看来她想展示自己的阅读积累,在历史题材中驰骋。

  “我觉得谭嗣同这些变法志士就登上了民族历史的高处,就构成历史高处的风景。在信里‘我’要向老师,也向倾诉为民族富强而献身的壮烈情怀。也许要虚构一句他老师的话,比如‘大凡成功者都是孤独地前进,独自承受,因为他们站在前人无法企及的高度’等,说明老师对谭嗣同的教育和影响,还要化用谭嗣同‘变法无不自流血始’以及‘有心杀贼’的绝命诗,增加一点历史的真实感。这个构思能表达我对‘历史高处的风景’的理解,虽然没什么点题的句子,全文整体上扣住了题目……”

  我很激动,开始总结这节作文指导课:人生没有至高点,我们总是在追求各自心中的某种高度,心想到了那里便能够呼风唤雨、永远安逸。可是那些真正到了‘高处’的人感觉如何呢?

  高处没有想象中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有的只是个人被放在天地间的渺小感罢了。当我们疲惫地站在高处俯视一切的时候,一切的狂妄自负都化为成熟的,一切辛劳痛苦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清静与平和的心态。

  当我们经历勇敢地在那让人迷茫的高度思考人生的时候,我们才是真正成功的登高者。这是一个让人思考的寓言故事,大家努力思考,立意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这是文章的立意,更是人生的立意!相信经过这堂课的讨论碰撞,大家一定能写好这篇作文。话题不用我说,大家已经定下了,就是——”

  “老师,我还想补充一下,生命有时有不能承受之高。这个世界上,最高的不是天,而是心中的。我们要有向高处攀登的理想与决心,但不要盲目求高。停下来,看看身边的风景。也许有时到达山麓、山腰的收获会大于到达山顶的所得。”

  下午作文课上,我向学生报告一个好消息。我说,最近曹老师做了一件很伟大的事情。曹老师把我们高三一学年做过的近20篇作文进行了分类整理,并依据题目的类型选出了40篇佳作,每篇后加上一句评语整编成一本作文选,作为高三最后一个阶段的复习资料,也作为曹老师最后送给大家的一份人生礼物。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大家异常兴奋。

  我挥了挥手,示意大家安静,说:“不过,这本作文集中最后还缺一篇压轴的作文。我们就要考场,告别中学时代,开始新的人生阶段。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关键时期,写什么样的作文题才合适呢?”

  一番讨论,课代表说出大家的:“写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好!”我,公布了最后一次作文的题目:“翻阅《现代汉语词典》,选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最能表现自己人生期待和追求的词语,并以这个词语为话题,写最后一篇作文。”

  晚上我充满期待地开始批改作文。那一篇篇洋溢着青春和对理想人追求的作文,深深地打动了我……

  朱莉同学选的是“天真”一词。天真不仅是孩童的天赋,我们同样希望长大后仍拥有这种至纯的性格。因为天真是对理想和追求的一份,天真是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一份悠闲,天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善良,天真是对生命对自然的,天真是对挑战的热情、对生活的期待和乐观。

  王寅同学特别钟爱“空”字。在文中,他针对社会的现状,冷静的分析社会、人性。在这个的世界面前,我们本该一无所有,我们本该两手空空。看看那些狂妄的机器和消失的森林,看看那高高耸立的烟囱和浓烟滚滚的天空,我们的谦卑哪里去了?再看看那些、明争暗斗,看看那些被无止境的头脑、疯狂忙碌的人群,我们的哪里去了?

  如果是谦卑,是,那么什么是人性呢?是把成“”,是把掩饰作“追求”,还是把称为“竞争”?真正的出于对自然的尊重,真正的追求源于对的认知,真正的竞争是对自然的谦卑和对的。

  世界给了我们空空的双手,不是为了让我们攫取,而是为了让我们——自然的,自己的渺小,那高举双手仰望星空时豁然开朗的……其实人本来就是空空的,双手空空、脑海空空,只是被文明填入了太多太多的承受不起的。我们早已疲惫不堪!

  他的结尾精彩而又深邃,给人感染:面对世界,我本两手空空。有的只是那份迟来的谦卑与,以及与天空一样平静空旷的。

  盛誉同学则从《大学》中选出“止于至善”,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善”,孔子告诉我们要“止于至善”。

  所谓“至善”,就是达到最好的程度,成为最完美的。只有在经过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后,我们才可以达到至善并止于至善。

  “至善”,指的不仅是技艺、事业方面,更是指在和觉解上达到最高境界。我们在不断追求技艺、事业上的完美的同时,也在提升我们的境界和觉解程度。虽然至善境界难以企及,可我们仍要向着它去不断努力。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人们会感到幸福和满足。

  正如思想家莱辛所说:“不断追求真理要比占有真理更高贵。”同样,充满希望地追求至善境界,比止于至善更有意义。追求至善的脚步永不该停止,而至善境界永不会达到,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止于至善”。为了不在达到的高度上停止,我们将永远努力下去。

  面对这样的人生自白,“构思新颖”“逐层深入”“分析透彻”之类的评语,是那样苍白和可笑。我只能写下我的激动和:你们充满少年意气的华章,我受到深深的。我为你们的人生选择而自豪,为你们的生命追求而喝彩。追求理想的曲折而坎坷,走下去,靠的是敢于担当的勇气,和不计成败的韧劲。我愿把风浪留给自己,祝你们一平安!

  作文批改完毕后,我开始准备明天的讲评课。两个班共104位同学,合并重复出现的,共涉及到41类线、线、悲悯;8、宽容;9、规矩;10、坚韧、拼搏。

  41个话题涉及到人格追求、理想抱负、人文等丰富的内容。我想好了,明天的作文课上,我将根据话题的类别让同学读自己的作文,互相学习交流。最后,再谈“我”对话题的理解。这样就对各类话题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梳理,我再在讲评中指出优秀典范作文写作上的特点,并提出几点作为参考。

  这不仅是一堂实实在在的高考前作文指导课,更是一堂永远的人生课,是我送给学生的一份人生礼物。

  在几次省内外中,我曾说过我的“高三作文三堂课”,引起与会教师的共鸣。我想原因可能是,这三堂课不仅说明了我的教育追求,更从一个侧面让我们比较清楚地认识素质与应试的关系。

  素质与应试的论辩夥矣,总觉得两者水火不容。这种非此即彼截然对立的想法,反映了我们认识的片面和肤浅,具有很大的性。其实,素质不应试,应试中也可以渗透素质。如果本案例还有些性,这可能是一点。

  人文与工具应该是“一张皮”,就是用工具的手段达到人文的目的,反过来又在人文的下,充分体现工具的作用和价值。

  具体到作文教学上,就是让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写作的技术,指向人格的进步和成长。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战术大师,更应该是一个战略大师。

  在这次“一拖三”的写作实践中,我比较侧重的引领、人生立意的拓展,不仅有战略的考虑,更出于战术的安排:一般技法在高三前面复习时已经掌握,而此时学生普遍的问题是写作兴趣不大,思想,需要下一点猛药,泄一泄、补一补。

  作文教学具有随机生成的特点,充满了智慧。它要求教师自主地构建写作过程,创设写作情境,提出写作要求,把握评价标准。

  这次系列写作,从给定话题写作,到选择最佳话题写作,到完全自选话题写作,构建了一个充满情境的动态过程;而让学生在立意上跳一跳,到后来全面辨证地认识人生,到最后敢于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以增加作文的个性鲜明度,都有具体的写作要求和评价标准。

  顺便说一下,我最初的考虑并没有这么清晰,是随着写作实践的不断深入,想法渐渐清晰起来,这样目标指向也更加具体明确。

  有朋友可能会问:你这样做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明显地进步?如实奉答:大约70%—80%的同学是欢迎的,他们觉得有收获、有进步;但也有部分同学(一个班10个左右)觉得收获、进步虽有,但不大,完成作文比较吃力。

  原因比较复杂,有自身基础的原因,也有写作态度的原因等等。对这部分同学,我面批了他们的作文,指出问题所在;高考前又开小灶,专门个别,最后他们都顺利地通过高考,语文上没有吃亏。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