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高中作文> 文章内容

作家与高考:麦家数学满分 迟子建作文写跑题

※发布时间:2015-6-7 13:52:1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编者按】在我国50后、60后、70后、80后作家群中,不少人都曾有过难忘的高考经历。高考,对他们而言,不仅是一次人生的磨砺和,更推动着他们慢慢文学创作的道。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麦家、余华、方方、迟子建、张嘉佳、蒋等作家与高考的那些故事。

  麦家:数学是满分、物理94分

  麦家当年参加高考,成绩勉强上提档线。但在医院参加体检时偶遇负责招生的。知道麦家数学是满分、物理94分且体格优秀以后,破格录取了他。进校以后,麦家才知道毕业后将从事军队情报工作,俗称特工。但后来麦家发现自己的兴趣在文学上,偶然读到了《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和他当时有一样的心态,压抑、躁动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这让麦家觉得自己也可以写小说了,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暗算》等作品问世。

  余华 (资料图)

  余华:高考落榜后感到没有了前途

  余华参加了恢复考试制度后的第一次高考,不过落榜了。对于自己的高考,余华在《十九年前的一次高考》一文中写道:“高考那一天,学校的大门口挂上了,写着: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教室里的黑板上也写着这八个字,两种准备就是录取和落榜。一颗红心就是说在祖国的任何岗位上都能做出成绩。我们那时候确实都是一颗红心,一种准备,就是被录取,可是后来才发现我们其实做了后一种准备,我们都落榜了。”后来,余华在卫生学校学了一年,被分配到小镇上的卫生院,当上了一名牙医。空闲的时候,余华呆呆地望着窗外的大街,突然感到没有了前途。就是这一刻,他决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开始写小说,终于写出了《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等作品。

  方方 (资料图)

  方方:恢复高考是命运的转折点

  方方在一次采访中谈到,自己从小热爱文学,梦想是当记者、作家、诗人,在当过四年搬运工后,高考恢复了,对方方而言,“高考是我命运的一个转折”。方方感慨,她的人生有两次大学,一次是在社会大学当搬运工,一次是通过高考进入真正的大学学习,但两次大学对她的人生都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当过搬运工,方方对底层人民的生活有了深入了解,这些难忘的经历与感触都融入到了她今后的文学创作当中。谈到为何要参加高考,方方坦言,自己想回到过去的生活,“搬不动了,搬不动了。”

  迟子建 (资料图)

  迟子建:居然把作文写跑题了

  迟子建在《人生就是悲凉与欢欣》一文中,笑言自己的高考作文只得了5分,但她感谢判卷的老师。“我高考不理想,居然把作文写跑题了,只考上了大兴安岭的一所专科学校,学中文。因为课业不紧,我有充足的时间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中外名著,使我眼界大开。”那所学校面对山峦草滩,自然风景壮美。迟子建写了大量自然景色的观察日记,这应该算是最早的文学训练了。后来迟子建说:“我觉得图书和大自然对我的帮助很大。”

  格非 (资料图)

  格非:第一次高考落榜差点学木匠

  格非的高考经历也并非一帆风顺。因为理科成绩糟糕,所以老师就叫他学文科试试。格非坦言,自己那时很能背,一上来就把一本历史书背下来了,很快,成绩就非常好,老师看了很吃惊,觉得他一定能考上大学。1980年,第一次参加高考落榜,父母让格非学木匠。因为很偶然的机会,格非在次年再次参加高考,并考入华东师大。在填志愿时,格非选择了中文,“只是觉得这个东西我学过,心里有底。其他一些学科虽然比这个热,如经济、、管理等,但我根本不知道这些是什么东西。”

  阿来 (资料图)

  阿来:连夜开着拖拉机去报名

  阿来出生的小村子只有十几户人家,年少时,随着一支地质探测队的进驻,使他对山外的世界产生了兴趣。在念完初中后,年仅十六岁的阿来选择了外出务工,因为喜欢读书,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工地负责人看到,成了拖拉机手。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阿来连夜开着拖拉机去报名,在报名时间已过的情况下报上了名。后来,阿来当了老师,又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参加了当地文化局的文学创作笔会,不久他便开始发表诗作,文学之。

  徐则臣 (资料图)

  徐则臣:想读法律系但最后进了中文系

  高考时徐则臣想读法律系,但最后进的是中文系。未能如愿的失落,加之当时有些神经衰弱,使他有些孤僻,他一头扎进图书馆。“那时候还没想过当作家,就跟赌气似的天天看书,按照字母看,A字母一排看下去,再到B字母图书馆经常就剩我一个人,跟管理员都成了朋友。”边看边写,像写日记一样倾诉,徐则臣就通过阅读来消解内心的孤单。长时间的阅读积累为徐则臣的创作打下了基础,“写东西和读书一样,读到一定程度会有种读开了的感觉。你会发现,读什么都有。有融会贯通的感觉,豁然开朗。写作同样也是,写到一定程度就很自然,不会像过去挤牙膏似的。”

  张嘉佳 (资料图)

  张嘉佳:第一次高考忘涂准考证号

  1998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张嘉佳化学考试的答题卡没填涂准考证号,这一科没有成绩,总分只能上二本。次年他复读,啃完厚厚几大本“题典”,考上了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南京大学信息工程系。在南大,他被称为“第一才子”,自创,排演话剧,是不折不扣的“风云人物”。到毕业的时候,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都没过,连学士学位也没拿到以前他觉得高考是“神经病”,“一群傻子另外一群傻子”。回过头看,他觉得人生经历的这一切都可以看作一种磨练,“回忆起来,你只觉得苦,可难生都不能吃点苦吗?一点苦都吃不了,那还混什么?”

  蒋 (资料图)

  蒋:知道高考成绩时有点“囧”

  蒋从网上查到自己高考成绩当天,虽然认为成绩应该够了,但她还是觉得有点“囧”,“本来可以考得更好的。 ”语文是她所有科目里考得最差的。因为她觉得自己的价值观与出题老师几乎是相左的,她总得花很长时间来琢磨这些人到底是想要什么样的答案,而这么一思考,她所剩的答题时间就不多了。

  (整理:陈苑 本文参考:海外版、新华网、新京报、中国青年报、华西都市报)

关键词:高考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