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中考作文> 文章内容

2016中考作文最新素材:屠呦呦拿诺贝尔

※发布时间:2018-2-1 14:31:4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屠呦呦,1930年生于浙江宁波。“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中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1951年,屠呦呦考入大学医学院(现为大学医学部),选择药物学系生药学专业为第一志愿。她认为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异成绩。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接到了一个“中草药抗疟”的研发任务,代号523,成了当时研究防治疟疾新药项目的代号。屠呦呦加入了中医药协作组,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一同查阅历代医药记载,挑选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抗疟疾药方,并实验这些药方的效果。

  1971年下半年,屠呦呦由用乙醇提取改为用沸点比乙醇低的提取,1971年10月4日成功提取到青蒿中性提取物,获得对鼠疟、猴疟疟原虫100%的率。

  1977年,她首次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名义撰写的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发表于《科学通报》,引起世界的密切关注。1980年屠呦呦被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她多年从事中药和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1967年,越南战争陷入拉锯。当时,一种的瘟疫席卷战区,杀伤力之大远胜于子弹,造成的非战斗性减员是战斗性减员的45倍。这种古老的瘟疫正是疟疾。越南方面向中国求助。1967年5月23日,全国60多家科研单位、500多名科研人员组成的科研集体,悄悄开始了一项特殊的,代号“523”,研究的指向明确找到防治疟疾新药。两年后,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也参与进来。

  那一年,屠呦呦39岁。因为具有医背景,而且勤奋,屠呦呦很快被任命为研究组组长,带领一个小组的开始查阅中医药典籍,走访老中医,埋头于那些变黄、发脆的故纸堆中,寻找抗疟药物的线索。

  屠呦呦研究组耗时3个月,从两千多个方药中筛出640个,又锁定到一百多个样本,最终入选的胡椒“虽对疟原虫率达84%,但对疟原虫抑杀作用并不理想”。青蒿是当时的191号样本,虽然曾经有过68%的抑菌率,复筛结果却一直不好。

  屠呦呦开始系统地查阅古代文献,希望能在古籍中找到只言片语,而这还真被她找到了。这就是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的一句话:“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决定,用沸点只有35℃的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素。这抓住了“牛鼻子”温度正是青蒿素(青蒿素到了1972年才获得命名,此时研究组尚不知这种物质的化学结构)提取的关键,过高的温度将青蒿素的性质,使其抗疟性。

  参与“523”项目的单位遍布、上海、云南、山东等全国各地,人员也数以百计,这是一个具有浓重时代特色的大规模主导的合作项目。而屠呦呦,这个仅仅是助理研究员的女性,在此时成为了发挥历史性作用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