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这个新闻, 来知乎看看有什么没有,结果发现什么都没有。这新闻槽点多到我真的不吐不快。我先表明立场,我不站家属,不站酒吧老板,站学校。那么,我觉得家属疯了,必须的,19年培养一个985大学生,谁家死谁明白。这种心痛,换我,我估计自己能到学校…显示全部
可能有点偏题哈( 。ớ ₃ờ) 这个比方没毛病我觉得br出生:———立项; br征婚:———公开招标; br相亲:———邀请招标; br恋爱:———议标; br提亲:———投标; brbr介绍人:———招标代理; br第一次见面:———看现场; br女方家长:———投资人; br女方:———业主; br岳父岳母:———设计单位; br婚前指导:———技术交底; br婚前指导医生:——监理单位; br过岳父岳母关:——资格; br男方家长:——施工单位; br男方:——项目经理; br彩礼:——— 投标金; br过朋友关:———公示; br恋爱:——公示期;br确定恋爱关系———确定中标候选人br婚前同居:———非法串标; brbr婚前约定:——合同谈判; br办结婚证:——签定合同; br办结婚酒:——图纸会审; br给男方钱:———工程预付款; br给女方钱:———履约金; br洞房花烛:———施工进场; br蜜月期:———赶工期; br婚后生活安排———施工组织设计; br女方不育:———设计缺陷; brbr男方不育:——施工质量缺陷; br找情人:——违法分包; br生孩子:———工程完工; br满月酒:——竣工验收; br一周岁:——质保期; br分 居:——停工待料; br离 婚:——因施工问题,中途被退场; br白头偕老:—-达到设计使用年限。 brbrbr转自《筑业软件》
可能有点偏题哈( 。ớ ₃ờ) 这个比方没毛病我觉得 出生:———立项; 征婚:———公开招标; 相亲:———邀请招标; 恋爱:———议标; 提亲:———投标;  介绍人:———招标代理; 第一次见面:———看现场; 女方家长:———投资…显示全部
p从小被教育好好学习,但却从没人教我怎样好好学习,直到接触心理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才发现以前的学习多么低效,高效的学习又多么迷人!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心理学视角探究学习理论,既能将常用的老方法化为神奇,又能指导我们培养新的高效方法。/pp以下6个方法,每个方法都从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为什么有效”(认知心理学理论),以及“怎样高效利用”(理论照进现实),另外,部分理论还结合了年初参加职业考试的经历,这场考试也让我真切体会到高效学习的威力和魅力,学习真不是一件苦差事!/ppb1、注意力稳定性理论:必须有目的的预习。/b/pp注意力稳定性。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稳定,而是周期性起伏变化,通俗讲就是课堂45分钟,线分钟,这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因此,要成为学霸,有效的课堂时间必须用来听重点,听难点,听方法思的,而要做到这一点,有目的的提前预习非常重要,必须要带着问题。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要么不预习,要么稀里糊涂预习,虽然瞪大眼睛,最后只能自证智商确实存在差异!/pp之所以将这条放到第一点,一是课堂听重点太重要了,另外就是对于N多年没踏入课堂的人来讲,集中基本不可能,时不时就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坐立难安,尽管大多数时候在开小差,但我对上课内容吸收非常高效,这归功于有目的的预习,带着问题听课,一旦老师到问题内容,自然就全神贯注!/ppb2、记忆衰退理论:必须及时复习。/b/pp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pfigureimg src=曲线告诉我们及时复习非常重要,但实验又,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也非常重要,并非复习就有效果,正确的时间点进行复习就会事半功倍!/pfigureimg src=什么才是最佳的时间节点,实验给出的是5分钟后重复一遍,20分钟后再重复一遍,1小时后,12小时后,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就会记得很牢,很难再遗忘。但对于较为繁重的学习,这近乎不太可能,我个人的实践是:即时复述很关键(短期记忆成长期记忆),12小时或睡前温习很重要(最好是通过题目巩固),1天后、2天后、8天后三次复习,效果通常就已经非常不错。/ppb3、记忆编码理论:必须动手构建知识树。/b/pp认知心理学研究指出,记忆效果取决于信息编码方式,“深层次”加工比“浅层次”加工更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提取。换句话说,记忆和理解取决于如何加工信息。加工深度很难衡量、定义,因时而异,但有效的深加工肯定是在记忆内容和已知信息间建立联系,而建立知识树是最为有效的方式,通过树形结构把知识、和组织!/pp以年初的考试学习为例,在我眼中,书本不是一个个知识点的无序堆积,而是一个树形结构,一个节点就是一个问题,我要做的,就是建立并完善这课知识树,在学习中不断调整、增删节点,不断发展、壮大这棵知识树。知识树一旦被搭建出来,每一个节点就是一次思考,每一次思考就是与周边知识节点的一次连接,知识之间的联系就越来越紧密,知识树也就越来越有条理,越来越有生命力,很多问题自然而然就能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而不是杂乱无章的一团浆糊,毫无头绪!/pp具体搭建方法可参见思维导图,为篇幅这里不细述,已经发布在号《终身学习?不懂这个方法都是白学》。/ppb4、内隐语言理论:打破学习错觉。/b/pp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学得好,是错将熟悉当做知道。比如我们学习一个章节内容,画了重点记号,甚至还做了笔记,这时我们可能会认为学得很好,对知识点也了如指掌,但如果合做个简单的检测,瞬间就会忘掉三四成。再比如,问自己一个经典问题:“什么是囚徒困境”?心里是不是很快闪出“两个人”、“博弈”、“策略”等关键词,觉得对这个问题很熟悉,但如果我要求用你完整描述出来,你真的知道吗?/pp这种学习错觉(误将熟悉当知道)是内隐语言与外部语言的差异造成的。语言分为内隐语言和外部语言。通俗讲,内隐语言是我们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言语,外部语言就是我们正常交谈或小声。内隐语言过于隐秘、快捷、破碎,而外部语言(或者书写表达)是逻辑、完整、成体系的,但如果一个知识点能用内隐语言描述,我们就误以为很熟悉。/pp具体到学习中,对一个知识点进行复习时,内隐语言抓住了几个关键点,我们就会产生学习错觉,误以为都知道,但知识点不是孤岛,是由逻辑关系构成的,这需要外部语言去描述、,唯有经过外部语言检验,才是真正的掌握理解!因此,必须将内部语言转换成外部语言。认知心理学推荐生成与测试两种办法:/pp生成效应是指向同学、朋友、家人解释解释所学知识,在解释过程中,主动思考组织知识,构建出知识的逻辑性和条。有经验的童鞋都知道,很多灵感都是在给别人讲题中产生,甚至是请教别人时恍然大悟,另外做之类的对掌握知识非常有用!/pp测试是指对知识点进行提问,然后将答案小声说出来,或者完整写出来,不能心里一晃而过几个关键词就觉得了解然后测试结束。/ppb5、情绪绩效理论:压力是资源。/b/pp学习是为了提高自身,但对学生及教育而言,考场发挥也非常重要,临场心态非常关键,那一刻的心态抵得上几个礼拜、几个月甚至几年的苦功!这就涉及情绪绩效理,即情绪水平和绩效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的关系,情绪太低或太高都会损害绩效。所以适当的压力是有好处的,完全没有压力或压力过高都会影响发挥。/pp压力的最新研究还表明,我们对压力的认知会改变这一压力曲线(大致是左、右平移)。比如一个实验,如果人们被简单告知“你是那种在压力下表现更好的人”,他们实际表现会提高33%,即使这只是随便说说也无妨,重要的是信息改变了个人对压力的评估方式。所以,视压力为资源,会让我们在压力下表现更好(向右平移),而谈压色变则会让哪怕一丁点的压力都影像我们发挥(向左平移)。/ppb6、合理休息:休息也是学习。/b曾翻译一篇长达44页的学习论文《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异类》等畅销书就是以该论文为原型),为《刻意:成就天才表现》,该论文对合理休息的描述非常精准:/pblockquoteA number of training studies in real life have compared the efficiency of practice durations ranging from 1 -8 hr per day. These studies show essentially no benefit from dura-tions exceeding 4 hr per day and reduced benefits from practice exceeding 2 hr (Welford, 1968; Woodworth Schlosberg, 1954). br有很多关于学习时间与效率的研究,这些研究:超过2小时学习效果就逐渐递减,超过4小时根本就没有效果了。因此合理的休息与高效率的学习同等重要,长时间无效学习尤其会让生厌恶。 br one would expect that the level of practice an individual can sustain for long periods of time is limited by the individuals ability to recover and thereby main-tain a steady state from day to day. After the individual has slowly adapted to a constant level of practice, increases ought to be possible. In contrast, if an individual cannot recover each day from a given level of practice, sustaining that level will lead to exhaustion and mental tigue. br 要想长期能够保持稳定的学习效率,就不能一次过度消耗甚至透支,要确保每次学习时精力都能够恢复。一旦过度透支,不仅会造成效率低下,甚至带来疲劳,削弱动机和动力,很多少年天才通常过于急功近利(或),致使兴趣、热情被消耗干净,最后无法而失败。/blockquotep对于长期的学习,明智的做法是,控制每天的高强度学习时间,避免疲劳或心理,简而言之:/pp1)短期内,要合理调配好学习与休息,避免过度透支精力和兴趣,要细水长流。/pp2)长期看,长时间的学习,能够让身心能逐步适应,之后可逐渐增加学习量和学习强度。/pp另外,认知心理学有一个“间隔效应”:分几段时间来学习,不要试图一次学完所有东西,这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在知乎答题更是如此,比如本题我陆陆续续写了快3天,每天写一点压力不大,状态还好,如果非要一次性写完,答案要么太水,要么兴趣透支就此封笔)。此外,研究还,学习之后休息或睡一会,能有效提高记忆效果。/pp以上。影响学习效率的理论还有很多,比如注意力切换损耗理论,记忆构建理论,格式塔理论,学习区理论等等,将在下篇分享。/pbrbrpPS:号搜「高太爷」 ,后台回复“刻意”获取学习论文及;回复“学习之道”获取《学习之道》笔记及思维导图。/pfigureimg src=
从小被教育好好学习,但却从没人教我怎样好好学习,直到接触心理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才发现以前的学习多么低效,高效的学习又多么迷人!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心理学视角探究学习理论,既能将常用的老方法化为神奇,又能指导我们培养新的高效方法。以…显示全部
p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从学生时代一直使用的一些学习方法和一个有效的工具,如果觉得有帮助的话,记得先给喵点个赞再收藏~/ppbr/pp内容有点多,3~4天更新完。大家可以根据文章结构索引直接拖到自己想看的部分进行阅读。/ppbr/ppbr/pp————我是一个文章结构————/pp1.一个实用的学习工具——康奈尔笔记法/pp1)准备笔记本/pp2)记笔记/pp3)学习与拓展/pp4)学以致用/pp2.答主个人使用的学习方法/pp1)如何学好语文/pp(1)作文——从模仿到创作;厚积薄发(3.23已更新)/pp(2)文言文——用符号代替在行间记笔记(3.24已更新)/pp2)专业课学习(以电气工程为例)(3.25已更新)/pp(1)预习/pp(2)记笔记(用康纳尔笔记法)/pp(3)构建知识图(树)/pp(4)考前复习的高分要诀——抓住考前答疑的机会;把握重点和历年试题/ppbr/ppbr/ppbr/pp————我才是正文————/ppb1.一个实用的学习工具——康奈尔笔记法/b/pp强烈推荐康纳尔笔记法!目前用过的最好用的学习工具,没有之一。先把使用说明放在这里,后面讲个人学习方法案例的时候会用到。以下内容来源于?target=http%3A//。翻译来源于网络。/ppbr/ppb1)准备笔记本/b/pfigureimg src=(1)准备一个专门用来做康奈尔笔记的笔记本br不管你用的是笔记本还是活页本,首先你总得有一个空白的本子。康奈尔笔记法的重点在于把笔记本的每一页都分成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特定的用途。/blockquotefigureimg src=(2) 画一条横贯整个页面的水平线br大概画在这一页下方约四分之一高度的地方。这条线的下方是用来作总结的。/blockquotepbr/pfigureimg src=(3)在左边划一条竖线br大概距离这页纸左边缘2.5英寸。这一块区域是用来复习笔记的。/blockquotefigureimg src=(4)剩下的那一块最大的区域,就是真正用来做笔记的。br不论你是听、上课还是写读书笔记,这块地方足够用了。/blockquotefigureimg src=(5)如果你怕麻烦,你可以在网上直接搜索康奈尔笔记的模板br如果你记笔记特别多,一页一页画起来很麻烦,那么你可以把网上的那些模板打印出来。/blockquotepbr/ppb2)记笔记/b/pfigureimg src=(1)在页面的最顶部写上课程名、日期、课程主题/书名等br一定要这样做,这样才能让你的笔记更加系统化。而且当你想复习笔记的时候,你就能通过题目很快的检索到笔记内容。/blockquotefigureimg src=(2)在最大的那块区域上边记笔记br上课\看书\听的时候,只用那块最大的区域记笔记。笔记内容应该包括:老师在黑板上写的东西、幻灯片里的东西等。/blockquotefigureimg src=(3)利用笔记内容主动和阅读br不论何时,只要你遇到重点,就果断把它先记下来再说。br当要讲重点的时候,他一般会这么说:的三个最重要的含义是…或者现象的产生,主要由这两个原因导致的。只要你听到类似的话,就说明要讲重点了,这个时候就果断记下来吧。br如果你在听,的人反复重复和强调的话肯定是重点,也果断记下来吧。br读书笔记同样适用:书中加粗的部分通常也是重点,书中的图表信息一般也很重要。/blockquotefigureimg src=(4)笔记一定要简洁+整洁br记笔记一定要整洁。原则是:你的笔记可以直接拿来当作讲课大纲或者教案。记笔记的时候要快,优先记关键词和关键语句,这样你才能跟得上讲课人的速度。别想着一字不落的都记下来,多用着重号、符号、代号、缩写、或者你自己发明的各种奇怪符号。记笔记的时候,跟上讲课人的思最重要,记录内容是次要的。/blockquotefigureimg src=(5)只记录中心思想,不记录和说明性、解释性文字br只是为了证明中心思想而存在的。只记录中心思想,不仅节省时间,而且还能逼着你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的论点——这样更便于你理解和记忆课堂内容。/blockquotefigureimg src=(6)轮到下一堂课/下一章节/下一话题的时候,用一条线把上边的内容分隔开,或者干脆另起一页br这样做能让你的笔记更系统化,也便于你查找和检索。/blockquotefigureimg src=(7)听课的时候,如果你产生了疑问,或者没听懂,这时请果断记下来。这将帮助你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br举个例子:br假如你在上历史课,课程内容是的历史。你也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啥彼得大帝不雇用工匠?这时请果断记下这个问题,不管以后查资料还是问老师,这个问题都有助于你理解这部分知识。/blockquotefigureimg src=(8)及时修订笔记br如果你记录了一些读不懂、看不清、不正确的内容,那么果断擦掉或者改正吧,越早越好。一定要尽早修订笔记,这样才能防止这些错误的知识在你脑海里留下印象。/blockquotepbr/ppb3)复习与拓展/b/pfigureimg src=(1)总结关键词和要点br当你听完一场或者读完一本书,尽早从笔记本右边区域提炼出关键词或者要点。把这些浓缩后的精华部分记在左边的区域。花上一天的时间来复习这些内容,这将加强记忆效果。br如果你是视觉党,你可以用荧光笔等工具把重点标出来。br学会做减法,把不重要的信息都勾掉。这一步很重要,因为这能帮助你区分什么是关键信息什么是冗余信息。/blockquotefigureimg src=(2)把联想到的问题写在左侧区域br思考右边区域中的笔记,猜测可能出现的考点,然后写在左边。这些问题都是很好的学习线索。br举个例子:br假如你在右边写了1703-彼得大帝兴建了城,还建立了彼得保罗要塞。那么在左边,你可能会写上:为啥彼得保罗要塞是彼得大帝在建立的第一个建筑?br你也可以在左边区域写上一些进阶的、在笔记中找不到答案的深层次问题。比如彼得大帝迁都,这对俄罗斯帝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将使你的学习更深入。/blockquotefigureimg src=(3)把总结写在页面最底部的那一栏br写总结会让你的思更清晰。一般来说,写几句话就行了,别写太多。如果有必要,可以写上公式、方程、图标等等。尽量用自己的话总结所学知识,这是检验你对知识理解程度的重要参考标准。如果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总结所学知识了,就说明你理解了。br然后,你可以再进一步思考:如果我要向没学过这些知识的人解释这些东西,我会怎么说?br当然,如果你总结的时候发现有不明白的地方,那就果断看看右边区域的笔记有没有答案,或者直接请教老师。/blockquotepbr/ppbr/ppb4)学以致用/b/pfigureimg src=(1)阅读笔记br主要看左边区域的笔记,因为写在这里的都是要点和关键词。/blockquotefigureimg src=(2)用笔记来检验你对知识的理解程度br用手或者白纸盖住笔记,然后尝试回答你当时在左边栏写下的问题。然后拿开手或白纸,看看你回答的对不对。/blockquotefigureimg src=(3)尽可能频繁地复习笔记br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复习笔记的好习惯,而非考前抱佛脚。这将极大地提高你的记忆与理解。/blockquotepbr/ppbr/ppb2.答主个人使用的学习方法/b/ppbr/pp这一部分和大家分享的是我过去十余年来自己使用的学习方法。/ppbr/ppb1)如何学好语文/b/pp具体内容只写两个部分——作文和文言文(会提到一些诗词的学习方法)。语文成绩的提高不是立竿见影的,也许你按照这些方法做,实践了3~6个月才见成效,——或者更久。但是如果有提高,绝不会只提高这两部分的分数。/ppbr/ppb(1)作文——从模仿到创作;厚积薄发/b/pp我从小到大被问人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学好语文”。这个问题从小学三年级第一次写作文开始,到高三,再到现在参加了工作,先是被同龄人问、被学弟学妹们问,后来又被同事姐姐们问——她们的孩子也到了面对作文愁眉不展的年龄。每次我回答“多读书”的时候,往往都会得到一句无奈的抱怨“我读的书很多呀,可是语文还是学不好。”/ppbr/pp在妈妈的引导下,我比同龄的孩子早接触到阅读。小时候性格比较孤僻,比起在户外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追逐奔跑的游戏,我更乐意在屋子里捧着一本书安静地呆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当时发展有限,大部分名著我还是当故事来看的,其中很多内容无法完全理解,成年以后再读感慨颇深,但是当时在小朋友的世界里“思考”还是比大多数同龄人要深刻得多的。初中三年读了许多国学经典。那段时间很是多愁善感,看着看着就自己蒙在被子里哭。上高中以后开始陷入被数学狂虐的死循环,每天唯一回家写的就是数学作业,语文课基本用来写除了数学以外其他科目的作业了,偶尔会听一听,家里订的周末会翻一翻,这个时期语文水平再无提高,仍滞留在初中程度……/ppbr/pp讲了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你大概发现了,这种“好”的确是“读书”读出来的,但高中阶段其实是很难复制的。所以问题的关键是,究竟读什么书、怎样读书才对“学好语文(尤其是作文)”有用呢?/ppbr/pp第一个问题,读什么书,其实我在讲自己的成长经历的时候已经回答过了。绝不是你背上十几篇作文书上的范文就觉得自己游刃有余,也能写出满分作文了。某些网文小说作者功底雄厚,确实会对写作有帮助,但绝不是你读了数十本玛丽苏傻白甜就能写好作文了(不否认我自己也看过)。也不是你一个月订了好几本少女和鸡汤就能写好作文了。/ppbr/pp对于作文书,我的态度稍微温和一些。不是完全不能看,只是你最好别看同龄人写的。意思就是如果你上小学,请购买《中考满分作文》;如果你上初中,请购买《高考满分作文》。后者中确实出现过一些非常精彩的、家喻户晓的文章,如2001年的《赤兔之死》、2006年的《珍珑》等。可以学习满分作文的篇章结构与遣词造句,精彩的段落甚至可以背下来,但如果你只看,而不经历这些作者历练的过程,你永远只能望尘莫及。老师在讲作文课的时候通常会给你一些“结构图”,告诉你一篇优秀的作文该有哪些段落组成,这些段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告诉你要“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可是你都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内容,方法又有何用呢?/ppbr/pp所以还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外国名著因为读的时候年龄太小了,到现在只有极少的几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个人更偏爱国学经典。开始读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晦涩难懂,可以选择一些明清时期和近代的著作入门。最经典也是最容易理解的首推四大名著。不要笑,严肃!我认识的好多同学上了大学都没看完这四本,有的说起来还笑嘻嘻地表示自己看电视剧“看”完了四部书。有个别词不是很理解的话,其实也没什么关系,不影响理解大意。初二时受到《红楼梦》的又去读了《西厢记》和《牡丹亭》,“辞藻警人,余香满口”的感觉真的是回味了许久。因为其中有很多诗词,仅靠课本学习到的诗词知识是很难理解其中的意味的。这里推荐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和《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学习的时候可以当作工具书查阅,没事干的时候可以当散文看打发时间。和市面上大多数骗中学生钱的诗词书不一样,其中每篇鉴赏都是诗词品鉴方面的学者撰写的,而不是列出来几个词写一下注释,然后再用大!白!话!翻译一下诗词。这两本书里的内容大概是写一下创作背景(背后的故事),然后一句一句地分析诗词的意象,有些时候还会告诉你这句话作者借鉴了前朝的谁谁谁的哪句诗,但是又改了一下,意境就完全不一样了。/pp看多了你会发现,有一些意象这些诗人特别喜欢用,你一看见就知道他们又想表达啥意思了,而且还知道BCDEF五个诗人都喜欢借鉴古人A的某一首诗,所以A的这首诗简直就是父类,派生了好多子类……/ppbr/ppb这个技能是无论你看多少诗词翻译都无法掌握的。/b但是如果你读的是鉴赏,你知道了前5个人是怎样“改写”这句诗的,你也学会了如何“改写”。/ppbr/pp还是说国学经典,进阶的可以选择读二十四史,高考文言文部分也就是这个难度了。从半白话入门刚看过来的时候也是很不习惯,觉得一半内容都看不懂。这个时候继续看可能会失去阅读的信心,于是捡起翻译吧。可以先看一遍白话,了解一下内容,再返回前面看原文。这个时候再对照注释就容易很多了。我个人觉得自己读文言文不需要像上语文课要求的那样严谨,大概能看懂就行了。自己阅读的重点在于“见识”与“乐趣”,而非某一句话语义理解的正确与否。/ppbr/pp难度再高一些的大约是《庄子》《韩非子》一类的了……更难是《楚辞》。老实说要是你读上一个层级都比较困难的话,考虑考高分投入产出的性价比,语文书上选的那几篇就够了。/ppbr/pp现代文不知道该读什么的,翻翻高年级的语文书——我一直提倡要超前学习与阅读,而不是着老师授课的进度——看看里面选的课文都出自哪些文集,把那些书拿来读一读。/ppbr/pp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可以先从模仿别人开始。选择名师大家的作品(不知道模仿哪篇请看语文书),而不是作文书上的范文。想一下,如果你想表达这个意思,你会怎么写。但是大家之所以为大家,是因为他用了X的表达方式。既可以模仿表达方式也可以模仿叙述方式。还有前面说过的“改写”诗句的技能——其实它有一个文艺的说法,叫做“化用”。比如你在写某一处春景的时候可以说“在落花中,看微雨飞燕”,就是化用晏几道“落花人,微雨燕双飞”的写法。/ppbr/pp读了这些书(已经很精简了),大概也有些思了,可以拿出来语文老师教你的作文模式,也可以去看满文作文的写作思了(不要不读书直接去看满分作文)。/ppbr/pp剩下的就是一些小技巧了,比起读书省时省力许多,但是要先读书才能用。比如关注一下社会热点啊,最近发生了什么大事啊,写议论文举例子的时候可以用用。拿古人举例子可以写熟人生事(这个人是名家都听说过,但是这件事知道的人很少),切忌用被用滥的例子(不是说高考语文作文阅卷老师一天要见600多次屈原么,估计他都快崩溃了吧)。或者干脆就是冷门的,比如某个修为极高的禅师说过的一句令人深思的话……关键还是你在读书过程中积累的运用。/ppbr/pp提笔之前先想想,文章的角度如何选取。第一个想到的立意,请避开它——因为这可能是大多数人都能想到的。换一个角度,静静地看大部队向着一个命题人设好的坑鱼贯而入——用新奇的构思去赢得阅卷人的眼球吧!/ppbr/ppbr/ppbr/ppb(2)文言文——用符号代替在行间记笔记/b/ppbr/ppb上期回顾:/b昨天晚上我们讲到了怎样写作文能得高分,顺便也提到了诗词与文言文的学习。推荐了不多的几本书,以及怎样主动获取有助于提高语文成绩的好书。学好语文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阅读打好基础,再适当地学习方,针对不同题型进行。如果想跳过阅读这最关键的一步,无论学多少方法都是收效甚微的。/ppbr/pp今天刚好有人私信问我需不需要做读书笔记,这里一并说一下吧。我个人不是很喜欢做笔记,尤其是时间比较紧张、还需要同时学其他科目的时候,书上有的内容再抄一次真的挺浪费时间的。但是你可以写一张便笺标注一下页码夹在扉页,用一两句话记一下你为什么做了这个标注,确保下次看到的时候能想起来。我自幼对书有洁癖——除了教科书,不能书上有任何笔迹脏污,而且看书之前必须洗手。以至于我家书架里我读过3遍的书看起来像刚买回来的新书一样,学完一学期的教材,没有笔记的那些页看起来也像是新的,而且从侧面看纸页没有变黑。这个就是个人习惯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自己觉得怎么样顺手怎么来就好。/ppbr/pp这一节我针对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学习列举一个小技巧,以供参考。/ppbr/pp我上高中的时候用的语文教材,平装全彩,文字周围大约有3cm宽度的空白边框。我个人不是很喜欢用笔记本记对应很明确的那种知识点。比如说,某一句话中的某一个词需要做标注,我要是用笔记本的话还得把整句话抄下来,这样会使得记笔记的效率很低。我见到很多同学在老师讲文言文的时候做笔记,讲到某个地方的意思就迅速把它记在两行中间的空白处。这样做的缺点是,一方面,当笔记很多的时候,看起来会非常杂乱,影响阅读体验;另一方面,由于注释就在知识点的正上方,你看到知识点的时候会同时看到自己的注释,你会形成对注释的依赖,不利于记忆知识点。/ppbr/pp我的习惯是,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符号来进行标注,再把注释写在纸张周围空白边框离该知识点最近的。比如说通假字可以用倒三角把这个字框起来,定语后置可以把整句话用波浪线画下来,状语后置可以用双下划线等,再把批注写在段落右边的空白处。还有方框、正三角、菱形什么的,选一种符号你自己能看懂就行了。遇到某一些文言文中出现频率很高、只要出现基本就是固定意思的词,可以统一用圆圈圈一下,段落右边再写解释。刚开始使用的时候可能会有些不习惯,常常忘记了符号的含义,可以把图例画在课文标题的旁边,用的时候看一下。学3篇课文差不多你就熟悉这些符号了。/ppbr/pp这样做的优点,一是简洁美观。因为大体上没有行间距,不会乍一看上去密密麻麻的都是字,除了书上的铅字还有你歪歪扭扭的手写体……这样的内容谁看了都没有学习的兴趣好嘛!症患者表示这就是我直到上了大学都不喜欢用别人用过的旧书的原因。二是你无法在看到知识点的第一眼看到批注,但是通过符号你大概会明白是哪种类型的变化,你会主动去回忆这个知识点。如果想不起来的话,再看一眼旁边的批注,加深印象。/ppbr/pp————3.24第二更,一个花絮————/pp周末回家啦~开森~拍了两张之前提到的《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的图~/pp这本书拿来打发时间还不错……/pfigureimg src=可以感受一下和诗词翻译书的差距……/ppbr/pp睡前读物《牡丹亭》(捂脸)我的小黄文启蒙书……/pfigureimg src=猫找不到语文书了对不起你们喵呜呜呜~~/ppbr/ppb2)专业课学习(以电气工程专业课为例)/b/ppbr/pp作为一个伪(zhen)学(xue)霸(zha),下面要写的内容完全是一个不爱学工科的智障少女,心累地活在藏龙卧虎大神云集的工科学校里,为了保持作为一个渣最后的自尊,不被碾压成学粉,奋发图强争取不掉队不给组织的励志故事。/ppbr/pp仅以此内容献给像我一样,没有天赋,想要当学霸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学渣。/ppbr/pp前文说过,我从上高中开始就觉得学数学很吃力,学了工科以后,我更加地认识到了自身的局限性——所有的专业课,都是以我学得很差劲的数学和不怎么好的物理为基础的,比起那些很容易就取得好成绩的同学,我得更用心学才能不那么差。还有我真的一点也不热爱电气工程这个学科,我所学一是为了考试分数带来的激励,二是比较享受那种自己搭建知识模型的掌控感。没有那么崇高,不是为了科学为了研究为了理想。所以学霸就不要往后看了,免得看完又来我。/ppbr/pp当然我也见过每天都泡自习室,期末考试的时候依然勉强及格的同学。b不要把责任都推卸到手机上,这锅手机不背。/b不专注是有原因的,如果你面对的是一堆庞杂的、分散的、晦涩难懂的数字与符号,而不是一个容易理解记忆的知识体系,是很容易犯困的——为了减轻在上自习的时候睡觉的感,只好玩手机来保持高刺激状态,自己在学习咯~/ppbr/pp所以我下面要说的,大概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吧~至少会让你的努力有所得。/ppbr/ppb(1)预习/b/ppbr/ppb预习≠自学!预习≠自学!预习≠自学!/b/ppbr/pp有些同学抵触预习的原因之一就是,“我都自己学会了还听什么课呢?”或者在预习阶段就把所有的知识点完整掌握,然后花费了大量时间然而还是没有完全掌握……于是一怒之下就把书丢在一边了。/ppbr/pp其实预习一门专业课真的不需要花非常多的时间。如果是一节课讲80页的内容,那80页肯定不是考试重点,所以从应试的角度来说,了解一下就行了,没有学到通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是重中之重的内容,肯定会花好几节课来讲的。比如说电力系统稳态分析那门课里面的潮流计算,印象中大概是讲了3个星期吧……每个老师都会在新学期伊始时提交给教务处一份本学期的课程安排,内容是每节课大概讲哪些内容。/ppbr/ppb上课前一天,花费10~20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第二天所学的内容。/b大概知道有哪几部分内容就行了。大概思考一下原理是不是在自己的理解范围内。如果预习的时候有知识点不理解,一定要引起注意,第二天老师讲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千万不能打盹。大学里一般连着上两节课,保持100分钟注意力集中真的挺难做到的。但是预习会让你对于自己觉得简单的内容保持放松,而在听到课堂上出现相关知识点的关键词时能立即并投入专注。/ppbr/ppb(2)记笔记(用康纳尔笔记法)/b/ppbr/pp在本篇文章的第一部分,先给大家介绍了康奈尔笔记法。在不多的几条评论里,出现了褒贬不一的声音。其实反对的内容没有详细说,我也大概猜到了原因——浪费时间。其实并非如此,康奈尔笔记法,恰恰节省了时间。而时间是在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ppbr/pp为什么这样说呢?康纳尔笔记法1)中(3)提到,“要记录重点”。当你不知道何为重点,只好把全部内容都记录下来的时候,的确很浪费时间。2)的(5)中提到要记录中心思想,但实践中可能是你以为的中心思想其实并不是,或者是因为内容太过简洁以至于时过境迁之后你完全不记得自己当初为什么写下了这些话,完全无法根据这些只言片语回忆起授课内容。/ppbr/ppb所以,康奈尔笔记法使用的前提是:①知道何为重点;②听课时精力高度集中,且不会滞后于的进度;③记笔记的目的是为了日后提醒你想起这堂课的内容,而不是把笔记本当做另一本教科书。/b/ppbr/ppb如果你不是基于这些前提,只是盲目地记笔记,自然会觉得康奈尔笔记法不好用。/b/ppbr/pp还有一些人认为,整理笔记和复习巩固的过程是浪费时间。/ppbr/pp整理恰好是强化知识点记忆的过程,复习也是如此。只对重点加深记忆当然节省时间。但如果你每天复习一堆杂乱无章的内容,自然是浪费时间了。还有觉得“花时间记忆”这件事本身是浪费时间的……我觉得如果你不是过目不忘的学神的话,有这种想法还是当一个学渣吧。/ppbr/pp记笔记真正的浪费时间是,书上本来有一部分的内容,只需要你进行补充。但是如果你记在笔记本上的话,需要把书上那一部分内容先抄一遍。/ppbr/ppb请记住,笔记本是我们的工具,我们才是学习的主人。/b/ppb这种情况完全可以直接记在书上啊,亲!干嘛非要抓着笔记本不放呢……/b/ppbr/pp书上有图的,完全没有必要在笔记本上再画一遍啊……/ppbr/pp我的习惯是课堂笔记一部分记在书上,一部分记在笔记本上。后来懒癌犯了,还是用康奈尔笔记的方法,但是省去了笔记本和两条线(估计懒癌已经到晚期了吧),直接改用A4复印纸记笔记,周围留足够大的空间,记完以后对折夹在书里,这样也不用担心笔记本会忘带。复习总结的时候,就直接在空白处写了~一般会用和第一次记的时候不同颜色的笔,原则上还是侧边的空白写复习验算,下面写总结。有时候比较随性~想写哪里就写哪里~我就是这么随意的一个人~啦啦啦~(姑且就称它为“形散神聚”的康奈尔笔记法吧,估计发明这个方法的人看到自己的孩子已经被我成了这种样子,会被气哭吧……)/ppbr/ppbr/ppbr/pp————3.25第二次更新————/pp昨天晚上睡前和大家分享了我记笔记的方法,准确来说是方。核心是既能快速地记录又能方便自己使用,不要因为我推荐了康奈尔笔记法,就把自己局限在这个笔记本上。所有的笔记都是帮助你学习与记忆的工具,重要的不是笔记的形式,而是如何能最快地掌握知识点。/pp大四毕业的时候因为家离学校比较远,不方便拿回去,很多书和笔记本都丢掉了(对于一个嗜书如命的人来说真的很难受,尤其是我看书前都要洗手,小心翼翼地怕弄脏它们。难受了好几天都没缓过来)。下面我以电气工程的专业课《电机学》与《电力电子基础》为例,对昨晚讲到的方做一个实践的补充。/pp康奈尔笔记法讲的比较详细了,大多数内容都是适用的,这里不再展示。下面我来给大家看一下,懒癌晚期少女是如何在夹缝中、把一部分笔记记在书上的。从中也能看出哪些类型的笔记适合记在书上。/pp需要在图旁做批注的,如果记在笔记本上的话需要把图再画一遍,很浪费时间。尤其是形如图6-9这种的……你画一个试试?画完都下课了吧……/pfigureimg src=有的不但要在图旁边做批注,甚至要在图片上圈点。这个时候还用黑色水笔的话会把原图覆盖,影响阅读体验。这里我用的是粉色的慕娜美做标注的,不会覆盖在原图上。还有一些老师上课讲的、对原理图的补充说明。比如说图6-5(b)的线圈链接顺序,已经标明了极的编号,但是教科书上提供的是三相绕组每一相的展开图。我需要补充同一相绕组的连接方式。这种情况下记在笔记本上就非常不方便了,因为展开图与连接图本来就是互补的关系。还有第一对极的电动势求法,和单相展开图对应着看很容易理解。/pfigureimg src=还有这个对电机励磁磁动势波形系数的补充说明。其实记本上也可以,但是旁边空白刚好比较大而我又懒得再抄一遍公式(对连公式都懒得抄……)/pfigureimg src=这一页最记的是隐极同步发电机的等效电是怎样一步一步得到的,上一页教科书里给了结论的那张图,但是推导过程会方便理解,我就直接记在页眉上了。下面图12-25的相量图是超级重点的内容,这个图我下课以后又在笔记本上又画了一遍。上课的时候时间比较紧张,而且这个内容第一次听还挺难理解的,需要专注没有时间做笔记,就只在图旁边批注了各相量间夹角的物理意义。/pfigureimg src=图12-40要表现变化过程,也直接记书上了。/pfigureimg src=图12-31同图12-25。/pfigureimg src=图16-16只是为了方便理解其他内容,没必要记在笔记本上。其实它不太重要,不记也可以的。/pfigureimg src=电力电子中的三相可控整流电。为了防止自己忘记公式中积分的上下限都是怎么来的,批注在旁边方便理解。/pfigureimg src=有源逆变电中开关管的作用。属于老师上课讲的补充知识点。给的是只分析一条支的例子,这种方法可以用到图3-24中分析整个逆变电的工作情况。/pfigureimg src=好了,我的结论就是——不需要画图的或只画简单图的,与教科书上原理图关联不大的,需要写很多字的,用康奈尔笔记法。图很复杂的,或与书上某张图紧密相关的,请记书上。/b/ppbr/ppbr/pp————3.25第三次更新————/ppb(3)构建知识图/b/pp在介绍这部分内容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几个概念:/pblockquote图论:组合数学的一个分支。运用直观图形、数学方法来研究图及网络的组合关系。它的研究对象,是图以及网络的结构,即具有“点”与“线”之间二元关系之系统的数学模型。系统的元素,看作为“点”,元素间的某种结合关系,看作为“联线”。(《简明数学词典》)brbr图的定义:图G=(V,E)是一个二元组(V,E)。集合V中的元素称为图G的定点(或节点、点),而集合E的元素称为边(或线)。brbr树的定义:联通无回的无向树,简称树。树是n(n0)个结点的有限集T,其中有且仅有一个特定的结点,称为树的根。当n1时,其余结点可分为m(m0)个互不相交的有限集T1,T2,……Tm,其中每一个集合本身又是一棵树,称为根的子树。/blockquotepbr/pp作为一只数学渣得一塌糊涂的猫,却要用离散数学中的理论来讲自己是怎么学好专业课的,真是一个伪命题。/pp把每一个知识点看作的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看作线。由一个知识点联系到另一个知识点,并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这个过程就是搭建知识图。类似地,如果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两两之间有联系,没有形成一个闭环网络,由一个知识点发散为多个知识点,这个过程就是搭建知识树。/pp用小学语文老师教过的8个字来代替那段话,叫做“b融会贯通,举一反三/b”。/pp不得不再次感慨中国文化的精深,8个字就阐释了离散数学的一个重要理论。/pp中学时候我们去买教辅书,很多教辅都会提供一个“知识体系”,用各种大小的花括号把教科书上一个一个标题括在一起。看上去很拉风,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其实这是我们最早接触到的图论了,只是那个时候没有接触计算机科学与离散数学,不知道它有这么高大上的名字罢了。/ppb为什么教辅书上的“知识体系”没有用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只有你自己参与到搭建知识图的过程中,才能清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b,这个图才是真实地存在于你的脑海中的。如果是别人总结好的内容直接拿来用,对你来说和整整一本教科书里的文字符号并没有什么区别。/ppbr/pp并不是图论不好用,只是你没有亲自动手建这个图罢了。/pp同前文所述,并不是康纳尔笔记法不好用,只是你不会用罢了。b规则约束了你的行为,同时也了你的思考。我们要了解工具,同时也要地认识到,我们是工具的主人,工具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并不应该被它牵着鼻子走。/b/ppbr/pp下面还是以我所学的专业课为例,说明怎样构建知识图和知识树。/pp教材是单渊达老师主编的《电能系统基础》2013年7月第1版。下面给出的这张图是电力系统中电压调整方式,书中的顺序是在第7章出现的。在构建知识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教材中是怎么写这部分内容的:/pfigureimg src=一大段话对吗?看起来很累。/pp但是在此之前,我们已过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会简化等效模型、学过架空线等效模型的电压降落方程。我们来看一下这些知识点可以怎样构成一个图。/pfigureimg src=为变压器变比,VL是负载端电压(即为所求),VG是发电机端电压,P是有功功率,Q是无功功率,R是电阻,X是电抗,U是研究线范围的末端电压。根据电压降落公式,潮流计算归算到高压侧,可以推出图中负载端电压的公式。由这个推导公式我们可以看出改变不同参数对负载端电压的影响,在图中都用箭头标注出来了。甚至能得到比教材中还要全面的方法。/pp类似地,这张图展示的是电网中节能降损的措施。看起来是一道死记硬背的简答题,其实也是由公式推出来的。理论基础是第三章学到的电损耗公式。/pfigureimg src=还有高压空载长线线首末端电压高低的经典问题,可以拆解为三个条件构建模型进行分析。/pfigureimg src=一个方便理解与记忆的小技巧是,对于书中直接给出的公式,可以自己在旁边简单地写几步推导过程。其实电学里几乎所有公式的基础都是在之前的课程里或者是这门课一开始的时候出现过的。/pfigureimg src=还是说电力系统调压方式中的调整变压器分接头调压,书中给出的公式是U1max=U’max•U2N/U2max,直接看这个公式很容易被绕进去,虽然它只有4个变量,然而这4个量简直都是同一个亲妈生的……我们不妨依然为等效模型,根据变压器变比相同这一条件给出一个比例等式。我在图中用粉色标注了哪一个量分别是怎么得到的,哪一个量是待求的。/pfigureimg src=其他学科同理,比如说学电力电子的时候,第一章先讲的是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其关联学科是一年前学过的《模拟电子电基础》,这些元件的特性与普通半导体器件既有类似又有不同。如果模电学的比较好这个部分就很容易理解。讲整流电的时候,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都是以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为基础的。其电结构、触发导通波形图、加续流管以后的特性,都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如果单独记忆的话,很快这些内容就在脑海中成了一团浆糊。这时候可以以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作为知识树的根,其他三种整流方式作为知识树的叶,利用学习编程时继承与派生的思去理解、记忆。这是同一章节内不同知识点的小树。把它放大到整本书,整流、斩波、逆变、调压各有什么特点,之间有什么联系,可以构成电力电子这门课程的知识图。/pp类似地,继电中电流、距离、输电线纵联、电力变压器、发电机、母线也可以列出相应的图和树。/pp电机学中的同步电机与异步电机,凸极机与隐极极……/pp相信你已经看懂要怎么做了,动手去实践一下吧~/ppbr/ppbr/ppbr/ppbr/ppb(4)考前复习的高分要诀——抓住考前答疑的机会;把握重点和历年试题/b/ppbr/pp一般课程都会设置考前答疑,如果你去直接问老师,“老师重点是什么呀?”老师一定会告诉你,“整本书都是重点”。/pp其实如果上课专心的话,不会不知道什么是重点。/pp大二的时候看了这本书,如醍醐,瞬间了考前答疑的要诀(奸笑)。/pfigureimg src=如果有往年试卷的话可以刷刷,知识点重合率还是挺高的。/ppbr/pp感谢你的阅读,观众朋友们我们下期再见~不给我留给赞就走,你的不痛吗br/ppb关注我,每吃10碗狗粮,就能收获一个干货答案,还等什么~快来关注啊!/b/p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从学生时代一直使用的一些学习方法和一个有效的工具,如果觉得有帮助的话,记得先给喵点个赞再收藏~ 内容有点多,3~4天更新完。大家可以根据文章结构索引直接拖到自己想看的部分进行阅读。 ————我是一个文章结构————1.一个…显示全部
figureimg src=七月,一段视频流传开来。/pp鄂州古建筑爱好者@遗产君 5日航拍了被称作“万里长江第一阁”的鄂州阁。/pp被洪水包围的鄂州阁。/pp虽然洪水已经淹没了方十几米高的基座,但是古建筑在洪水中安然无恙。/pp它就像一个战舰在的长江上劈波斩浪。/pp据悉此建筑系元代所建,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pp这段视频引起网友的议论吐槽。/pfigureimg src=我们在感叹同时,不禁奇怪:b为什么阁可以长江洪水巨大的冲击下,可以屹立不倒?/b/ppbr/pfigureimg src=阁坐落在江中巨型礁石上,礁石蜿蜒如龙,人称“龙蟠矶”。/pfigureimg src=这龙蟠矶如同船舷样的弧形石,既减缓水势,又顺势泄流,任凭江水拍击咆哮,总是稳于泰山。/pp这体现了古代鄂州工匠对流体力学的奇妙运用。/pfigureimg src=阁迎江方向有一堵石墙。/pfigureimg src=当洪水到来时候,是石墙抵抗了江水的冲力,而石墙后面的整个建筑物受力较少,只是浸泡在水中。/pfigureimg src=整个阁的依石而建,地基牢固,加上建筑本身是红石青砖砌就,不怕水泡,所以,千百年来,它饱经,却巍然不倒。/pfigureimg src=每到汛潮,水漫楼阁,只剩高层窗口,甚至只剩那檐牙、龙吻、中亭在浩淼长江水之中。汛期一过,水落石出,它又横空出世,威镇江心。/pp我们不禁要感慨我国古代匠人的智慧了。/pp当然中国古代防洪的杰出设计可不止这一处。/pfigureimg src=年时我国江淮流域、安徽等地发生巨大, 全国有18个省市区遭受洪涝灾害,到处一片汪洋,可谓百年一遇。/pfigureimg src=但只有b安徽寿县/b县城人民的生命财产没有受到损失。/pp当时的最高水位达到了 24.46米,换成别的地方,几层楼房早就淹了,可寿县却能安然无恙。/pp你说奇怪不奇怪?/pp原来寿县一直保留的古代城墙起了巨大作用。四方的城墙居然把洪水挡住了, 寿州古城像放在汪洋大海中的一个盆 ,寿县被困50天,城外洪水,城内正常生活。/pfigureimg src=到了2003年,寿县又发洪水。当时的水已经淹过城门。/pfigureimg src=城外一片汪洋。/pfigureimg src=但是城内居然还是安居乐业,人们在古城宾阳门外的洪水中洗衣服……/pfigureimg src=寿县,古称寿州。东汉末,袁术在此称帝,称作寿春。/pp寿县古城墙,始建于北宋年间(1068—1077年),明清时曾多次修葺,已历经900多年,是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古城墙。/pp寿春古城为什么能成功的洪水?它的设计巧妙有三处:/ppb➤/b b1、城墙的石岸/b/pp寿县的古城墙在壁脚处加筑了一周高3米、宽8米石头堤岸。/pp护城石堤为整个城墙增加了一道坚固的防线,顶住了洪水对城墙根基的直接冲击 。/pfigureimg src=、城门的设计/b/pp瓮城是城门的一个小城。在古代即便敌军攻破第一道瓮城的城门,还面临第二道城门。瓮城上的士兵还能射杀进入瓮城的敌人。/pfigureimg src=在2003年的洪水中,瓮城起了防洪的第一道作用。即便有少量的水能进入瓮城,也能防涝排。/pfigureimg src=瓮城门和城门相互错开对于防洪也是绝妙之笔。因为一旦瓮城门溃决,汹涌的洪水以超常速度冲击的是对面足够坚固的城墙,由于城门错开,极大地削弱了洪水对二的冲击作用。/pfigureimg src=特别是北瓮城门朝西、西瓮城门朝北,避免了洪水对瓮城门的直接冲击。/pp古人思维之精妙,不能不令人赞叹!/ppb➤/b b3、月坝/b/pp城里又是怎样解决饮用水和排水问题的呢?/pp城内四角处设置内城河和的蓄水塘,解决居民饮水排水的问题。/pfigureimg src=当雨天城里雨水过多,容易形成内涝,通过涵洞排到城外的。/pp在排水的涵洞,针对于外面的洪水倒灌情况,设计了月坝。/pp当城外的水位低于城内,涵洞的木塞子是打开的,水就排到了城外。/pfigureimg src=当城外洪水高于城内的水位,涵洞的木塞子就堵住了涵洞,防止洪水的倒灌。/pfigureimg src=月坝从整体上涵闸,使之与外隔离,避免了内河积水的淹没,可以随时进坝启闭闸门,控流自如。/pp寿县古城设有东、西月坝,分别荣膺了“崇墉障流”、“金汤巩固”的誉称。/pfigureimg src=排水涵洞和月坝的设计,成功解决了城内排水的问题,实现了防和排水的自动化。/pp涵洞能控制城内积水的排出,而不让城墙外的围城大水进入城内,就是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也不得不古代建筑者其设计的高明。/pp这座拥有近千年历史的古城墙,近百年来三次着老百姓免遭洪水之害。/pfigureimg src=中国还有一座古城,千年不涝,免受洪水。/pp这就是b江西的赣州古城。/b/pfigureimg src=现存的赣州古城,是由唐末五代时风水学家杨筠松选址建造的“上水龟城”,城形如龟,可以减小洪水对城墙的冲击力。/pfigureimg src=除了具有寿春古城的防洪特点,赣州有自己独特的排水系统——福寿沟。/pp宋朝之前,赣州城屡遭受洪涝灾害的,老百姓。/pp宋熙宁年间,官员刘彝任知州,规划并修建了赣州城区的街道。同时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因为两条沟的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pfigureimg src=这个宋代修建的地下排水系统,b历经近千年至今仍在继续发挥着它的排水功能,成为一个历史上的奇迹。/b/pp赣州的下水道被成矩形断面,砖石砌垒,宽90厘米,高180厘米,沟顶用砖石垒盖,纵横遍布城市的的各个角落,将城市的污水收集排放到贡江和章江。/pfigureimg src=福寿二沟把城内、城内的几十口池塘相连。这样可以增加城市的雨水调节容量,减少街道淹没的面积和时间,也可以利用池塘养鱼、淤泥种菜,形成生态环保循环链。/pfigureimg src=为了防止洪水倒灌,赣州有12个水窗,水窗结构与寿春的月坝相似。/pp水窗还有调节池,整体控制调节城内的水量。/pfigureimg src=福寿沟饱含着古人防洪排涝的远见与巧思,无论暴雨洪水如何泛滥,赣州城里的人们依然生活如常,井然有序。/b/pfigureimg src=至今,福寿沟仍承载着赣州近10万旧城区居民的排污功能。即使再增加三四倍流量都可以应付,也不会发生内涝。/pfigureimg src=年6月21日,又是暴雨泛滥,赣州市区却没有出现明显内涝。/pp而离赣州不远的广州、南宁、南昌等诸多城市却水浸,一时间,效率低下、吞吐不灵的城市排水系统成了众矢之的。/pp一位广东省局局长不得不承认,赣州的排水系统最好。不过,他略显不服气地强调,“这个系统是古人留下的”。/pp今天,我们感叹现代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的同时,但是对洪水却是为力。/pp注重城市外表的光鲜亮丽,街景的五彩缤纷和楼宇的鳞次栉比,我们却缺少“防患于未然”的眼光。/pp也许在人的生命面对洪水的时,才能真正体会中国古人的智慧,而这种实际应用的智慧恰恰是浮躁的现代人所不具备的。/pp面对暴雨洪水,是否你会感慨:要是中国大地上多留几座这样的建筑和古城该有多好呀?/pp百年之后,我们又能给后世留下些什么?/pp/p
七月,一段视频流传开来。鄂州古建筑爱好者@遗产君 5日航拍了被称作“万里长江第一阁”的鄂州阁。被洪水包围的鄂州阁。虽然洪水已经淹没了方十几米高的基座,但是古建筑在洪水中安然无恙。它就像一个战舰在的长江上劈波斩浪。据悉此建…显示全部
figureimg src=以下是我自己总结的很有价值的小习惯。这些习惯中,有些是我通过吃亏学到的,有些是我在与学霸,职场大神,创业成功者相处中,耳濡目染学到的。相信这个答案能帮助大家实现全面的个人成长。/bbrbrblockquoteb1. 良好的工作/b/blockquotebrba. 分清任务的轻重缓急br/bbr许多人,包括曾经的我,常常忽视手头任务的轻重缓急。到头来就是每天花了很多时间完成了许多不重要的任务,收获了大量虚幻而无用的“完成感”,却没能实现真正的个人突破,结果在竞争中被对手越甩越远。brbr完成不重要的任务,最多也就是生命中的隔靴搔痒。不断完成重要的任务,才能让我们真正成长。brbrbb. 学会做计划/bbrbr每天早上花10分钟左右写好当天的to-do list常重要的。一个合格的to-do list应该包含明确的截止日期 (deadlines) 和目标 (deliverables) 。brbr如果我们不想一辈子做普通员工,我们就应该学会做计划,因为做计划是领导者的必备能力。大多数人每天都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更别提帮别人想明白他们应该干什么。如果我们想做领导者,就必须想明白自己每天应该干什么,也必须想明白自己团队里的下属每天应该干什么。关于这项能力,我想引用Google前任CEO施密特的一段话来进一步阐述:brbriAlmost all small companies are full of energy and no process. My list was straightforward: internationalization plans, sales plans, product plans, accounting, etc. My first meeting at Google was like being at a graduate school full of interesting people with no deadlines or deliverables. Offices at Google had 4 people because Larry and Sergey’s office at Stanford had 4 people.br/ibrbc. 学会及时总结/bbrbr在每个,会议,或其他一些有价值的学习经历后(比如读完一本书的一个章节),花30秒左右写下我们本次学到的要点(通常为1~2点)。这种总结比单纯记笔记的效果要更好。我们可能边听(看)边记,记下了许多内容,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不做这30秒的总结。虽然过程很短,但总结与记笔记完全不同。总结能调动我们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确认信息优先级的能力。brbr总结一定要及时。如果我们等读完书,开完会,听完后若干个小时再去总结,我们或许能回忆起一些细节,但我们极有可能忘了一些细节上的细微差别 (nuance) 。这些细微的差别包括嘉宾说话的语调,某一句话引发听众强烈共鸣的具体原因,或我们在听到某个细节时从内心迸发出的非常微妙的感受。brbrbd. 学会使用白板来阐述自己的思/bbrbr语言的沟通效果其实比较有限。比如,在向他人描述一个复杂的过程时,如果我们仅仅提供文字信息,他人就很有可能产生。相反,如果我们通过在白板上画草图来传递这些复杂的信息,他人产生的几率将大大下降。毕竟,很多人都属于视觉学习者 (visual learner)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用画图来阐述思,也有助于我们梳理自己的思。brbrbe. 总结上一个者的观点/bbrbr在参加一个社交活动时,如果我们有机会发言,可以在发言时先总结上一个发言者观点中我们最认可的部分。这样,我们即可以展现自己的确有认真听,也可以将上一个者的,引到我们身上。brbrbf. 为每一次会议做足准备/bbrbr会议需要占用所有参与者的时间。所以,一场10个人参加,持续20分钟的会议,其实是200分钟的时间投入。如果我们是会议的发起人,我们就一定要努力尊重所有参与者的时间。我们应该为每一次会议做足准备。参与者在会议前需要准备什么信息?在会议中有哪些主要议题?这些内容,我们都应该提前告知会议的所有参与者。毕竟,猝不及防的感觉很影响参会体验。brbrfigureimg src=高效的学习/b/blockquotebrba. 通过实践来学习/bbrbr和不少人一样,我曾混淆了有效学习和学习式娱乐。有效学习指的是通过实践等手段内化所学知识,使其为我所用。而学习式娱乐指的是享受汲取知识,并将其保存至大脑短期记忆的快感。比如,我走马观花地看完了精益创业《The Lean Startup》这本畅销书,我会很自然地觉得很爽,因为我完成了一项任务。但是学习式娱乐终究只是娱乐,而不是有效学习。brbr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就是“在实践中学习”,即国外很流行的基于项目的学习法 (Project-based Learning) 。比如,我在看了硅谷著名风投家Guy Kawasaki经典的PPT教程《The 10/20/30 Rule of PowerPoint》后,就立刻动手按照书中的制作了一个PPT。随着实践的次数越来越多,我也最终内化了这些PPT制作技巧。 brbrbb. 通过向他人来学习/bbrbr如果我们无法简单明了地为别人讲懂一个复杂概念,我们其实还没懂这个概念。因此,要检测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一个复杂概念,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做别人的老师。虽然现实生活中我们少有教学机会,但是,互联网中有许多这样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在论坛中答题,通过写技术型博客,通过微信群答疑,来找到自己在理解中的欠缺,并及时补足。这样,我们不仅能渐渐理清自己的思,还能为别人提供有价值的。何乐而不为?brbr值得一提的是,诺贝尔得主费曼就是一位 learn by teaching 的者。brbrbc. 给收藏的内容分级br/bbr我们平常在网上看到好文章后通常都会收藏。细心一点的人,会在收藏时做好分类。但我觉得还应该更细一点。在同类别中,比如学习方法类中,再建立高中低三个等级,这样就可以确保之后我们能快速找到该类别中最重要的文章了。brbrbd. 想到好点子后马上记下来br/bbr想到好点子后,一定要立刻记下,否则很容易忘。千万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很多时候,我们一旦忘记了那些好点子,就很难再想起来了。因此,当灵感来时,我会立刻拿出手机在印象笔记里完整地记下我灵感的具体细节 (nuance) 。如果当时不方便打字,我会用语音记录。如果不便用手机,我会在大脑中不断这个想法,防止忘记。brbrbe. 既要读书也要思考br/bbr以60分钟为一个阅读周期,我们可以这样分配阅读时间,来兼顾阅读,思考,和放松。brbrbi. /b35分钟用来阅读。阅读中我一般不做笔记,因为记笔记会阻碍我进入美好的心流状态 (flow)。brbii./b 10分钟用来在回忆这35分钟阅读的内容。之后,我会在书的留白处写小结,以加深记忆。brbiii. /b5分钟用来联想。我会思考刚刚阅读的内容与我的生活有何联系,然后记下几个关键词。brbiv./b 10分钟用来休息。brbr总之,读而不思则罔。brbrbf. 没必要读完一本书br/bbr很多书其实只有几章甚至只有一章是精彩的,有用的,其他章都是打酱油的。这就好像一张专辑,往往只有两三首好歌。我们很少会自己听完一张专辑中的每一首歌。同理,我们也没必要为了所谓的“完成感”,而自己读完每一本书。brbr一本书,如果不是经典,没看全就没看全咯。let it be.brbrbg. 不要轻易自己brbr/b曾经的我很容易自己(其实就是矫情)。背了三个小时单词,做了两个小时阅读就仿历了最难以言喻的,就仿佛成为了世界上最努力的那批人之一。现在想想实在太幼稚。其实,容易的一大原因是缺乏比较。当我们觉得自己努力到不行了,就出去和牛人比较一下吧,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足够努力。brbrfigureimg src=成功的社交/b/blockquotebbra. 有地吐槽br/bbr许多人酷爱吐槽,甚至在和他人刚认识时,也能毫无地各种吐槽,全程吐槽。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大多数人并不喜欢那些充满负面情绪的人。所以,下次当我们有负面情绪的时候,要有地向他人抒发这些负面情绪,否则我们就会不小心成为“不受欢迎的人”。brbrbb. 提问前先自行做足分析和调研/bbrbr有些人喜欢不做任何前期分析和调研,就把很大很复杂的问题直接抛给他人,以寻求帮助。这些人最后往往都会碰壁。如果我们想加大他人帮助我们的几率,我们应该努力做足分析和调研,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小块,让别人知道我们已经做了许久的前期资料搜寻和分析,实在是有个点搞不懂,解决不了,才寻求帮助。brbrbc. 缓和地向他人传递负面评价br/bbr当我们在给予他人的作品差评或中评时,我们往往喜欢先说一句 “我这是对事不对人噢” 或 类似的话。仿佛我们说出这句话后,别人就会客观地对待我们之后要给出的差评或中评。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在大多数人看来,对于自己作品的评价就是对于自己的评价。否定我的作品,就是否定我这个人。也许这些人冷静下来后可能会意识到我们的评价的确是对事不对人,但在接到负面评价的那一刻,很少有人能心平气和。brbr其实,我们应该缓和地向他人传递负面评价。我们不要孤立地评价一个人作品,而要去对比眼前的作品和这个人曾经的作品。比如,当我觉得一个合作伙伴设计的一个按钮与整个页面不太搭时,我不会单单评价这个按钮的设计,我会说,我觉得你之前为C页面设计的C1按钮,和为D页面设计的D1按钮都和整个页面非常契合,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现在这个E页面的E1按钮我觉得跟整体不太搭,要不你再改一下?brbr基于我的经验,这种评价方式对他人的情绪冲击往往比较小,也不容易让人觉得你是通过否定他的作品在否定他这个人。当然,有的人也许会问,如果第一次评价一个人的作品,没有参照物怎么办?我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拿这个作品与他的其相关他闪光点去进行对比。比如,选择字体的品味对比选择配图的品味,或对于挑颜色的品味等。brbrbd. 微信置顶法br/bbr有时我们可能很忙无法回复某个朋友的微信。等我们忙完后,很可能那位朋友的信息已经被我们千千万万的群信息挤到到下面去了。这样,我们可能会忘记回复这条微信,或者过好几天才想起来要回复。为了避免这些尴尬,我们可以在收到这个朋友的微信时将其置顶,这样等我们不忙的时候就不会忘记回复了。brbrbe. 弄清自己和他人处在友谊的哪个阶段br/bbr人和人的友谊有很多个不同的阶段。比如,刚认识不久的属于泛泛之交(所谓的混个脸熟),互相帮助过几次,建立起对各自的信任之后,才能成为不错的朋友。经过多年的相处,发现彼此价值观相同,彼此有圈子上的交集,彼此能够互相帮助,才能慢慢成为好朋友。不要随便认为别人是我们的好朋友,更不要随便要求别人以好朋友的标准来对待自己。如果我们在与一个萍水相逢的人相处时,始终生活在 “对方是我的朋友” 的中,很容易既让自己内心受挫,也让对方觉得自己 “想太多” 。brbrblockquotebtada! 这里还有一些有趣干货知识,供大家参考:/ba href=在你的专业里,有什么基础知识是和普通人的认识不相符的? - 米洛的回答/a/blockquotebrblockquoteb书籍推荐/b/blockquotebrb最后,为大家推荐几本不错的书。/bbrbrb2015年年底将至,祝大家都能为今年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bbrbrfigureimg src=一本有见解的社交。brbrfigureimg src=人如何更好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找到自己的热情?这本书提供了答案。brbrfigureimg src=贫民区单亲家庭的小姑娘如何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又如何成长为耶鲁大学的博士,并最终坐上美国最高法院的大的宝座?本书值得所有热爱奋斗的人阅读。brbrb转载规则:/b本答案中我创作的部分欢迎转载,但请注明来自知乎,来自米洛。自及其他盈利性在转载前私信我以获知转载方式(免费)。十分感谢。但如果只是转载到自己的朋友圈或非盈利的个人微博,则无需告知。再次感谢所有支持此答案的知友。brbrb图片版权:/wp-content/uploads/2013/01/Social-Networking-Overload.jp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ocialmediablazer.com 的页面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的页面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的页面i class=icon-external/i/a
以下是我自己总结的很有价值的小习惯。这些习惯中,有些是我通过吃亏学到的,有些是我在与学霸,职场大神,创业成功者相处中,耳濡目染学到的。相信这个答案能帮助大家实现全面的个人成长。
pb我是来终结这个问题的。/b/ppb再说一遍,我是来终结这个问题的。/b/pbrbrpb这个问题下大多数答案,都「对」,但是「无用」。/b/pp因为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问题的最根本之处,完全就不在这一个个表面上的坏习惯上。你去告诉他「坏习惯有ABCDEFG,你去改吧」,他看完之后基本上不会去做。 /pp你现在的状态是,生活陷入死循环,注意力崩溃,记忆力崩溃,执行力崩溃,甚至对任何本身也不愿意去执行。b然后,你想改出这种已经稳定了的状态。/b/ppb这就好比瘟疫公司里的人类,连研究解药的科学家自己也中了病毒,头昏脑涨时,突然奋力一搏,解决关键问题,最后翻盘,一样的难度。/b /pfigureimg src=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b/pbrp和很多人一样,我也曾经长期陷入那种无限恶性循环的状态,微信成瘾,知乎成瘾,无法集中精力,在图书馆四小时只学了半小时,看不进哪怕一本书,把手机扔床上下一秒就不记得,任何计划或者思考持续不超过两天。/pp真的要统计起来,可能有林林总总上百个不同的问题,犬牙交错,积重难返。 /ppb我也曾经以为,问题是出在手机上瘾,作息不规律,不会时间管理这些一个个具体的习惯上,解决了这些问题,我就能/b b「自救」/b b成功。/b/pp后来我才发现,我错了。/ppb这种状态的本质,根本就不在某个具体零散的习惯上。/b/pbrbrpb这种状态的本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b/pblockquoteb你的生活所最适应的刺激水平,远高于你需要做的事情(如学习、阅读等)对你而言的刺激水平。/b/blockquotepb那么多坏习惯,本质上都是一个习惯:「追求刺激」。/b/pbrbrpb刺激这种东西,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b /pp你戒掉打游戏,也只会从打游戏改为刷知乎,而不是从打游戏改为学习。/pp你戒掉刷知乎,也只会从刷知乎改为刷朋友圈,而不是从刷知乎改为学习。/pp你戒掉刷朋友圈,也只会从刷朋友圈改为刷微博,而不是从刷朋友圈改为学习。/pp你无论怎么戒,都只会从一个高刺激的事情跳到另一个高刺激的事情,而永远不会从高刺激的事情跳到低刺激的事情上去。/pbrbrpb你以为你刷知乎是为了去享受一篇篇具体的知乎回答,刷票圈是为了去看一张张的票圈照片,打游戏是为了体验一幕幕游戏剧情。/b/ppb但其实,你做的事情,本质上都是为了「维持高刺激的状态」。/b/pp即便你把今天知乎上最好玩的文章都看完了,实在刷无可刷了,搜索也想不到关键词了,b你也只会瞬间感觉到巨大的失落感,然后拼命地想找其他同样高刺激的事情来替代,而不是去读书学习/b;/pp即便你已经筋疲力尽了,完全提不起了,你仍然舍不得睡觉,你会忍不住去刷完朋友圈刷B站,刷完B站刷新闻,b去维持那虚高的刺激水平,而不是去休息。/b一旦你把那段虚高的刺激剥离掉,你会马上昏昏欲睡,因为那是你本来应有的疲劳。/pp即便从你面前夺走手机,收走电脑,把你关在一个小屋子里面,你也会忍不住踱来踱去,胡思乱想。/pp你是如此地离开这种高刺激的状态,以至于这种刺激被中断一小会,比如网络卡上十秒钟,你都会浑身冷汗,坐如针毡。/ppb你回忆一下,最近一次能把平静淡泊的心态维持超过哪怕五分钟以上,都是多早以前的事情了?/b/pbrbrpb我们当下的生活中,刺激太泛滥了。/b/pp你在地铁上刷知乎时间线,几十篇回答一时看不过来,于是你只会去看轻松刺激的短文,而不是那些枯燥冗长的干货。/pp你在公交上拿手机看,无数本小说当然目不暇接,于是你只会去看那些最刺激最起伏的故事,去看战争武侠修仙,而不是除了社交还是社交的经典文学。/pp你躺在家里的床上刷朋友圈,一篇篇推送肯定懒得看完,于是你只会去看那些最吸引眼球的推文,而不是那些臃肿无聊的生活状态。/pbrbrpb你的思维习惯就是这么被惯坏的。/b/pp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无数的作者都在尝试争夺你的注意力,你的眼前越来越不缺高刺激的事物,b你越来越有资本去变得奢侈。/b/pp吸引眼球的回答已经满足不了你,只有最吸引眼球的回答才能;最吸引眼球的回答已经满足不了你,只有最最最吸引眼球的回答才能;凶杀和抢劫已经满足不了你,战争和才能;武侠恩仇已经满足不了你, 「败帝王斗」 才能;核爆神曲已经满足不了你,《一拳超人》那个大喊大叫的主题曲才能。/pp这就像养蛊一样——越往后,越是只有那些最刺激的信息才能留在你眼前,b你的刺激阈值不断地升高,你的大脑越来越难以被满足,等到你发现的时候,你的生活已经成为了刺激的海洋。/b/pbrbrpb为什么你的注意力容易被转移呢?/b/pp因为你不缺刺激啊。/pp你看一篇文章,看到不刺激的地方,你马上就可以关掉换一篇刺激的继续看,玩一个游戏,玩到不刺激的地方,马上就可以换一个更刺激的继续打。/pp你习惯了「谁的刺激强,谁就能马上获得宠幸;谁不刺激了,谁就马上失宠」的模式,于是b「刺激」就几乎成了决定你注意力归属的唯一因素/b。/pbrbrpb为什么你看不下去书/听不进去课呢?/b/pp因为你不缺刺激啊。/pp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读的书,听的课,本质上都是 「低刺激」的信息流。而在最近脑海中全是高刺激事物,刺激阈值变得极高的你,根本就无法这种低刺激的枯燥。/pp于是,体现出来的现象,就是在低刺激的信息流中,b你的注意力更容易随时「滑落」至记忆中高刺激的事物/b,比如上着课突然想到刚才打的游戏,想到川普和希拉里的辩论。/pbrbrpb为什么你无法长时间做一件事呢?/b /pp因为你不缺刺激啊。/pp无论是执行计划,设计日程,长时间去投入到一件事情,都是需要长时间低刺激过程的。但刺激又是如此地渗透在你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你要想做完一件事,可能要避开几十上百个刺激的陷阱。/pp于是,体现出来的现象,就是你本来想在手机上订计划,却被朋友圈夺走了注意力;你本来想查资料,却被冒出来的国际新闻带跑了不知多久。b你的生活被刺激射成了筛子,再也找不到完整的六十分钟,再也找不到能连续两天以上的计划。/b /pbrbrpb为什么你的作息会不正常呢?/b /pp因为你不缺刺激啊。/pp处在高刺激的状态下,你是很难舍得去放弃高刺激而切换至低刺激的。即便你切换至低刺激状态,你的刺激水平也很难马上真正降下来,只会被其他高刺激的事情所填补。/pp于是,体现出来的现象,就是你在晚上玩手机打游戏刷知乎,刷到凌晨一两点,仍然「舍不得」睡觉。b即使放下手机上了床,你也会在大脑中胡思乱想一堆刺激的事情,然后失眠。/b由此引起的疲劳又加重了自控力的缺乏,从而恶性循环。/pbrbrp而这时的你,好不容易去知乎上翻回答,看到的却是一堆让你「放下手机」,「卸载知乎」,「给自己信心」,「每天订计划」这种治标不治本的。/pbrp这就是我要答这道问题的原因。/ppb所谓的刷知乎,玩手机,打游戏,只是的一千重幻影。真正的本尊,乃是「对高刺激事物的依恋」。/b/ppb很有可能,这种状态的唯一出口,就是直捣黄龙,直接把「刺激」戒掉。/b/ppb这就是我的回答。/b/ppb========================/b/ppb我记得我在开头说过,我是来终结这个问题的。/b/ppb我骗你的。/b/ppb这个问题,并没有被终结。/b/ppb我不这么骗你,追求刺激的你可能根本就不愿意点进来看。/b/pbrbrp诚然,你的第一步可能只有这一个,但是你的第二步可以有一万个。/ppb怎样戒掉对高刺激的追求呢?/b/ppb很简单,那么多低刺激的事情,总有那么一两个是你比较喜欢的吧?/b我就不信你真的那么倒霉,喜欢的统统都是高刺激的事物,一个例外都没有。/ppb那就多做这些事情,多体验那些来自低刺激事物的,不一样的快感。/b/pp譬如你喜欢看小说,那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拼命看自己喜欢的小说。你喜欢听轻音乐,那就把班得瑞的歌单,神秘园的歌单,循环听一百遍。你喜欢养生,那就去做瑜伽,去冥想,去练太极。/pp黄昏下的校园,刚洗过澡的你,沿着校园中的湖泊漫步,中循环着《无际》,浑身清爽。继而夕阳西下,宿舍楼万家灯火,一群学生骑着自行车,伴着叮铃铃的铃声随风远去,夕阳箫鼓,汉宫秋月,b这时你就会切身体验到,「低刺激的幸福」中,有很多东西是你刷知乎,打游戏所体验不到的。高刺激的事物,很多时候换来的只是和痛苦。/b/ppb有味是清欢,概莫如是。/b/ppb然后,你再平地起高楼,去知乎上看别人列出的习惯ABCDEFG,然后一个个改正,元气满满地开始新的一天。去开始有一万种可能的第二步。问题到这里,才算是终结。/b/ppb===============================================/b/pp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你对你所学习的东西感兴趣,于是学习对你而言,也是「高刺激」的事情,鉴于并非大多数人的情况,故不在此赘述。/ppb这篇回答,一开始是为了详细描写另一篇回答中列举的影响学习效率的诸多习惯之一,只是把其中一个习惯展开来详细讲了。至于更多的习惯作用,可以去看这篇回答——/b/pa href=排名在前 1% 的高中生是靠天赋还是靠努力?/apb附:/%23/song%3Fid%3D36500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无际 - 网易云音乐i class=icon-external/i/a,一首很小众,但可能是我听过最唯美的音乐/pbrpb如果你有自己的降低刺激水平的方法,或对此感兴趣,欢迎关注问题:/ba href=怎样从高刺激的娱乐中静下心来,适应低刺激/枯燥的学习或工作? - 生活 - 知乎/a/ppb===============================================/b /pp这篇文章的写作比较追求让大多数人产生共鸣,所以也产生了一些容易被误读的地方,也受到了一些质疑,现在解释如下:/ppb很多人一眼扫去,就以为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简单的「高刺激就是坏,低刺激就是好,学霸都是适应低刺激的人」,这个理解是错的。/b/pbrpb这篇文章一共就讲了两件事情:/b/pollib一个人所适应的刺激水平,是一个长期的全局变量,是像楞次定律一样,难以在短期内跃变的。/b/lilib并不是低刺激就能学习,而是【你所适应的刺激水平-你目标对你而言的刺激水平/b】b的绝对值小,才更容易投入目标学习。可能对一个学霸而言,学习就是一件高刺激的事情,他适应了高刺激反而是一件好事。/b/li/olp我说,你做的事情本质是为了维持低刺激状态,翻来覆去都是高刺激的事物,就是在说第一点——b你所做的事情变来变去,但你已经适应的节奏和刺激度是变化不大的。/b/pp我说,你在高刺激的状态下难以集中注意力,经常走神到高刺激的事物上,就是在说第二点——b你想要的状态和你现在的状态刺激度差别过大,改变状态后刺激水平难以跃变/b,所以才会走神到高刺激的事物上去。/pbrp举个例子,你玩了一上午手机,对应的刺激度是50,然后突然把你关到小房间里只给你一本课本,适应这个条件对应的刺激度是30,b但由于刺激水平难以跃变,你只会选择和你所适应的刺激度相匹配的事情——比如在书上画画/b,而这对应的刺激度是45。/pp但如果你打了一上午游戏,对应的刺激度是70,这个时候就算你在房间里选择在书上画画(刺激度45),也很有可能画得极为烦躁,b因为即使你去做这个里最刺激的事情,也无法满足匹配上你所适应的刺激程度。/b/ppb这篇文章就是这个意思。/b/pbrpb并且,刺激程度也绝对不是影响你行为的唯一一个因素,很有可能只是无数种因素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比如你在悬殊的利弊考量下也会去学习,在精力充沛的时候会更容易学习,等等。本文在此,只是指出这个刺激因素的存在而已。/b/pbrp=================================/ppb最后声明:我并不是心理学,教育学和哲学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以上内容也仅仅来源于一个普通学生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观察和反思,抛砖引玉,只作一个参考。/b/ppb如果想学到专业知识,可以阅读相关的书籍或关注相关专业人士。如有不当之处,也还请专业人士指出,诚惶诚恐,不胜感激。/b/p
因为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问题的最根本之处,完全就不在这一个个表面上的坏习惯上。你去告诉他「坏习惯有ABCDEFG,你去改吧」,他看完之后基本上不会…显示全部
延伸相关词:
陈小艺被曝姐弟恋,倒追小伙被当保姆,陆贞传奇演员表,人鱼情未了 电视剧,莫小棋三级,保拉的诱惑,李慧珍老公,luciano rivarola,如意剧情介绍电视猫,电视剧当狗爱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