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中考作文> 文章内容

以文明礼仪涵养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17-9-16 16:16:2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编者按:近日,由浙江省文明办、社科院、社科联联合主办的浙江省第十一届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暨礼仪与文明论坛在杭州举行。来自省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和浙江省文明建设领域一线的工作者就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文明礼仪,彰显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不断提升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论坛产生了一批优秀论文,本报撷要刊登。

  以古人之规矩,开今人之生面。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虽然产生于古代,但却包含着超越历史、超越地域的时代价值。抛弃其中的糟粕和过时的繁缛仪节, 礼仪文化就可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特别是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对一些领域出现的失礼、失范、失序现象,尤其需要认真借鉴和吸取传统礼仪文化中的历史价值和合理因素,传承发展优秀礼仪文化,培植树立现代文明礼仪。

  习总强调指出,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深刻了礼仪制度、礼仪规范、礼仪活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礼仪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核,通过创造性和继承性发展,把内在的范式、促进机制提炼出来,有利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文化助力。

  文化促进机制。有礼仪之大,故称夏。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人自古把仁、义、礼、智、信作为修齐治平的准则和理想。礼仪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深深涵养在中国人的血脉中,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髓。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内涵丰富、精深,礼仪传统源远流长,礼仪观念深入,礼仪规范丰富发达,蕴含着鲜明的气度之美、神韵之美、价值之美。礼仪呈现的是文化符号、文化象征、文化印记,体现着中华文化独有的人文和民族标识。一方面,礼仪文化是构建家园的重要载体。古为今用、守正出新,对传统礼仪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加以补充、拓展、完善,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样式,着力培育家庭文化、提升企业文化、丰富社会文化,有利于增强身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更好地涵养人们的世界。另一方面,礼仪文化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抓手。中国礼仪文化曾一度在国家产生强烈反响。19世纪末美国传教士史密斯在《中国人的性格》一书中指出,中国人已经设法把恪守礼节熔铸成内在的本能,与中国人的礼仪相比,外国人只是怀中的婴儿。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借鉴中国古代修文德以来之的对外交往、文化模式,而非霸权的、的、的方式,以文化人、以礼服人,善邻怀远、协和万邦,有利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促进机制。礼者,理也德之则也。礼仪的背后是理、义、德,它是伦理观念和律令的形式化、具体化、实践化。孔子认为,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也,是否具有礼义是人之为人、别于的基本界线。孟子讲到,辞让,礼之端也,礼也,认为辞让、是礼仪发端的源头。荀子也认为礼是达爱敬之文,即为了表达内心的爱敬之情而产生了仪礼。孔子对刑与礼在中的作用作了区分,强调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种机制的发生原理在于,礼者, 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 禁于已然之后,因此礼仪文化对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建构性作用,是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治理方式。同时,礼仪可以有效防止实践偏执与极端。《论语·泰伯》中指出,恭而则劳,慎而则葸,勇而则乱,直而则绞。如果没有礼的制衡,在践行恭、慎、勇、直这些优秀品德时容易。只有靠礼仪的和规约,才会使人们的品行保持在适当的尺度上,符合中庸之道。因此,礼仪着眼塑造人的品行,使社会规则内化为内心尺度,外化为行为习惯,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价值促进机制。一种价值观念不会单独地存在,而是通过一定象征方式、社会仪式,深层进入人们的生活,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的教育。礼仪的施行,需要经过两个阶段,一个是价值观念的生活化,通过行为化、仪式化在生活中推广;一个是日常生活的伦理化,提升社会生活的文明化、礼仪化、风尚化程度。梁漱溟先生曾经说,抽象的道理,远不如具体的礼乐。具体的礼乐,直接作用于身体、作用于血气,人的心理情致随之顿然变化于不觉,而乃油然现前,其效最大最神。价值观的树立,固然离不开观念的,然而社会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学习礼仪规范,反复体验礼仪的,通过齐之以礼节之以礼约之以礼,更容易将礼的外在在不经意间成为内在自觉追求。所谓克己复礼以为仁,实际上就是通过礼的教训成俗,使社会主动遵循礼仪规范及其背后的价值观念,从而达到仁的境界。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内涵体现在个体层面的向善价值、社会层面的和谐价值、国家层面的秩序价值,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国家三个层次内容在逻辑结构、内在含义上有相通之处。如前者个体层面的向善追求与后者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的友善内在关联;前者社会层面的和合追求与后者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平等、、 中的平等、内在关联;前者国家层面的秩序价值追求与后者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文明、和谐中的、文明内在关联。因此,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教育资源和元素。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它、它。要充分发挥礼仪文化的教育促进作用,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文明礼仪内化为观念、外化为行动、为习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建立现代礼仪体系。培育现代文明礼仪,要从培育现代礼学开始。司马光编撰《书仪》和《家范》,对繁琐的传统礼仪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删减。朱熹《家礼》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其适用于普通百姓家庭,虽贫且贱,亦得以大节,略其繁文,而不失其本意也。要借鉴古人对传统礼仪简化、的经验,加强对优秀礼仪文化尤其是礼制、礼仪、礼义及礼法观念的理论研究,建立现代礼仪文化学科、学术体系,研发现代礼仪文化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和培训体系。

  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人不学,不知礼。中央出台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国民礼仪教育。要将礼仪文化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融入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通过家庭教育,从娃娃抓起,形成礼仪习惯,培养文明素养;通过学校教育,增设礼仪课程,学习礼仪文化,掌握规则;通过社会教育,学习职业礼仪,培育行为规范,把握国际礼仪。各类要把礼仪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使现代文明礼仪见报见屏、上网上端,推动每个学习和掌握的规范和做事的守则。

  完善礼仪规范体系。长效才能长久。要从制度机制、法律法规层面,加强礼仪文化建设,使其常态化、长效化。研究制定扎根传统礼仪文化、符合现代文明要求的礼仪规范和公约守则,推动礼仪文化入法入规。根据各行各业和不同群体的特点,制定新时期的礼仪规范和公约守则,着力完善市民礼仪规范、村民礼仪规范、学生礼仪规范、家庭礼仪规范和商务礼仪规范,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选择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礼仪活动作为重点,探索建立周岁礼、启蒙礼、礼、新婚礼、敬老礼、迎新礼、就职礼、入伍壮行礼等现代礼仪形式。

  创设礼仪践行体系。文明礼仪,需要人人践行、齐抓共管。着眼小字,以社会的每个细胞为载体,将文明礼仪落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个体身上,使人人学礼、家家有礼、行行讲礼。着眼细字,将文明礼仪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渗透到衣、食、住、行、游等方方面面以及政务、商务、医务、教务、税务、劳务等各个领域,使礼仪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着眼实字,把文明礼仪建设纳入文明创建范围,作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评的重要指标,推动处处贯穿礼仪、传递文明。

  形成礼仪风尚体系。一种礼仪只有成风化人,才有旺盛生命力。家训、家风是对礼仪制度确立的行为规范予以提炼,使其更加凝练生动。在中国的传统中,礼仪教育和家训、家风往往是合二为一的。著名的《颜氏家训》《朱子家训》《规》等,既是礼仪教育的教材,也是家训、家风的体现。要把礼仪文化与培育文明新风建设结合起来,广泛培育好家风、好政风、好校风、好民风、好社风建设,使礼仪更具有亲情和温情,推动传统礼仪实现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