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桥、古井、老槐树……”光怪陆离的中着故乡形形色色的事物,故乡的不停拨动着心弦,让我从梦中醒来。窗外依旧黑乎乎,我却睡意全无,便沏上热茶,打开电脑,把我对故乡的记忆和感情一股脑儿地变成一行行文字……
我的故乡离山近,晴日里便能看见山,高高耸耸,蓊蓊郁郁。故乡的名字源于坐落在村庄东南角的卞桥,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的它,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据记载,卞桥设计独特,造型精美。两边石栏雕刻细致,玲珑剔透。桥头原有石狮两对、石鼓四个,桥侧有三个龙头,向北迎水而伸,生动传神,富有民族特色。但因多年未修葺,桥面也不再平整,桥两侧石板上的文字变得模糊不清。
离桥不远处是一口古井。井不深,清澈见底,甘甜的井水汩汩地流淌,像母亲的乳汁养育了故乡的祖祖辈辈。清晨挑水的人们络绎不绝,肩上的扁担伴随着“吱呦吱呦”声有节奏地一弯一直,两个水桶欢快地上下跳跃着。
井旁有棵数百年树龄的老槐树,虽树干已被成了空洞,但依旧枝繁叶茂。村里有位近百岁的老人说,他小时候经常爬到树上摘槐花,那时的老槐树就是现在的这个样子。每年四五月份,郁郁芬芳的槐花飘香故里……
记忆中的夏日是我和小伙伴们最快乐的时光,桥水潺潺,袭来阵阵凉气。下地回来的人们不约而同直奔古井,双手捧起甘甜的井水,咕咚咕咚喝个痛快。泡在井里的西瓜随井水的波动欢快地跳跃着,井水透过瓜皮渗到瓜瓤里,甘甜的瓜瓤入口即化,带来丝丝凉意,本已被晒蔫了的人们顿时有了。河边不时传来阵阵笑声,村里的女人们三五成群聚在河边,手里的不停地敲打着石板上的衣服。闲暇时,男人们会在河里捕鱼,鱼虽不大,但在那物质生活不富裕的年代,一锅鲜美的鱼汤极具力。傍晚时分,各家厨房炊烟袅袅,鱼香着整个村庄。
秋收的季节比较繁忙,学校每年都会放秋假。闲暇时,我和小伙伴们就在地里焖地瓜。在地里挖一个小坑,用土块围着坑边一层层垒成宝塔形状,然后把玉米秸秆放在坑里点燃,直到把土块烧成红色,最后把地瓜塞到里面,把“宝塔”推倒,让土块把地瓜焖熟。这样做出来的地瓜不但色香味俱全,而且还有泥土芬芳的气息,比街头的烤地瓜好吃百倍。
长大后,远走他乡求学。每逢佳节,倍加怀念故乡,常常小时候坐在桥侧的龙头上嬉戏,在河里游泳、捕鱼的场景。大学寒暑两假,我看到了故乡的冬夏两季的容颜。工作后,回故乡的次数更少,只有过年时才能在家呆几天,我只能感受到故乡的冬季了。
上次回家,我特地去了趟村边。桥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虽雄姿尤存但难以遮盖那衰老的容颜。不久前,桥侧的一个龙头被人盗走了,桥面变得更加坍陷了。古井已几近干枯,像一位被儿女抛弃的老母亲,被遗弃在那里,浑浊的泪水从那枯干的眼窝里慢慢挤出。老槐树也变得越发沉默了,一阵风吹过,已很难听到簌簌的声音……
□ 孙佰方
来源:琅琊新闻网-沂蒙晚报编辑:范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