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

励志美文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发布时间:2024-6-23 18:02:02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梁家河》一书讲述的习总的知青岁月,令我不由地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母亲。四十多年前,青葱年华的他们同样怀揣着建设农村的理想,离开故乡亲人,来到当时一片荒芜的吉利区,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当地的发展。我带着这份特殊的情感,逐字逐句全书,内心的澎湃久久不能平息。

  习下乡时还不满16岁,来到梁家河这个穷乡僻壤,各种便随之而来。从来的他从未见过跳蚤,而梁家河的夏天跳蚤,衣服脱了一抖一,被跳蚤咬后一挠,浑身发肿;那个年代粮食短缺,只有粗粝的杂粮。习回忆说,曾有三个月没见过一滴油花。他用了些时日,努力适应这样的饭食,最终甚至喜欢上了陕北酸菜。

  我的母亲闲暇时喜欢讲下乡时的故事。刚到吉利区横涧村,知青们没有住的地方,集体安顿在村里的学校,几块木板一拼接就是床,晚上大家都蒙着头睡觉,唯恐被从身上窜来窜去的老鼠咬了鼻子耳朵。白天的劳作,让母亲就着一碗水煮菜,也能吃下两三个粗粮馒头。如今她最爱吃白水面片蘸醋蒜汁,这源于下乡时的一次生病。村里有位热心大婶用家里仅存的一捧白面,为她做了一碗热腾腾的汤面。而这份,四十多年了,依然浓厚,一直珍藏在母亲心里。

  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的最大问题。面对此景,习自费到四川取经,率领群众建成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了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陕北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差,习从梁家河实际出发,带领群众打坝淤地,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庄稼。在梁家河与乡亲们同甘共苦,人在一起、心在一起、吃苦流汗在一起的青春岁月,使习了磨砺,重铸了筋骨和灵魂。在这里他读懂了人生,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他的锻炼很大,习总说:“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这个对人的作用很大。”

  几年前,洛阳石化连年亏损,陷入发展困境。我很焦虑,担心企业前景,担心自己今后的生活。父亲我,便再次讲起烙印在内心深处的故事。

  四十年前,洛阳石化在吉利区规划建设,招的第一批工人就是当地下乡知青。然而,在他们还没来得及将好事儿告诉远方的亲人,厂子缓建的消息,就给这些满怀欣喜,准备大显身手的年轻人泼了盆冷水。可是没有人消沉,大家的想法很简单,庄稼能在他们的手中长起来,厂子照样能在他们的手中建起来。修建厂房、设备,没人喊累;夜校学习、培训考试,没人偷懒。不负众望,默默坚守的知青们终于等到了重建炼油厂的批复,他们依旧诺言,为企业建设添砖加瓦。

  父亲说:“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企业也是一样,物来,未来不迎,做好眼前的事,齐心协力,没啥过不去的坎儿。”面对困境,企业开展了“凝心聚力,扭亏脱困”大讨论、先进典型事迹宣讲、职工轮岗培训等活动,再次让洛石化人抖擞,扬帆起航······2017年,洛阳石化一举扭转连年亏损的被动局面,效益突破十亿大关,让员工振奋鼓舞、信心满怀。

  与四十多年前相比,无论是梁家河、还是吉利区,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作为贫困山村完美的人,知青们不仅留下了动人的故事,他们那勤劳朴实、吃苦耐劳、敢于创新的品质也在肥沃的土壤里生根发芽,代代传承。读完《梁家河》最后一页的文字,无法安置激动的心情,于是我在书的扉页写下: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