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

美文欣赏]临沂知青那段岁月

※发布时间:2022-6-14 20:27:45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绝美艳妇六月的夜晚,风轻,月柔,置身一帘旖旎的夜色中,仰望星空,凝望着那里的星月,思绪便漫漫的汹涌而来,记忆随风摇曳,无数个春夏秋冬的往事被徐徐,聚拢……三十多年一转眼就过去了,人生的很多往事,如同过眼烟云,记得都很模糊了,唯有那段即短暂而又漫长的知青经历,却令我终生难忘,仿佛昨天刚刚发生过一样。

  近日整理相册,又见到那几张珍藏已久的 “上山下乡” 时的 旧照片,虽然照片已渐渐发黄,但每当看到它,总让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仿佛又回到那燃烧的知青岁月。

  曾几时“知青”这个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特定时期的专有名词,已经跟随那“火红”年代的潮涨潮落封存在历史的一角。现在却已经成了越来越遥远的名词了。然而,有过这一经历的人,是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段饱含辛酸的日子。

  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当年下乡当知青,是我们走进社会的第一课,是谋生的唯一选择。因此,“知青”成了一种烙印,印刻在我们这代人的脑海里,印刻在我们这代人的的青春年华的墓碑上了。知青的生活是艰苦的,结下的情谊却是真挚的;知青的经历是苦涩的,却也是宝贵的。回忆知青岁月,不是为了那段历史,而是要给经历了那段青春岁月、现已年过半百的人们一个倾诉、回忆和互相问候的机会。也许,每一个知青的经历,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这样的故事,共同折射出当年的时代印记。它令人回忆,引人思索,给人启迪。虽然那个时代已经久远了,但这一代人的深刻印象永远都不会淡漠。

  当年,毛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成为数以万计城镇青年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干,到农村去插队落户方向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成为时代。

  可后来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这一人伟大不知怎地变成每一个城镇青年的必修课。成了父母工作单位或街道日常工作的重点。每当家里有人中学毕业,单位和街道的干部们必定上门,做家长和学生的思想工作,直到把人送到农村去插队落户为止。于是,每一个中学生,从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每个人(独生子女和病残者除外),全都必须去农村。动员下乡是半性质的,大部分人不愿意下去,但还是在不断的号召动员下去了。少数人了一阵,但因他们父母要进“思想”学习,他们在工作单位和街道居民委员会那儿受到很大压力,最后不得不去。因而,还在校读书时,我就十分清楚我今后该走哪一条。在高中毕业后不久,我主动报名,随父亲单位组织的集体下乡队伍,踏上了当时毛的道,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

  记得那一天是1976年的8月10号,我肩背挎包、胸戴大红花,在母亲、弟弟、同学和们的簇拥下,朝集合地点----临沂三所集中。当我们到那儿时,那里已是人山人海,人们聚集在那里等候送别亲人下乡。里播放着“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等的歌曲。知青们在锣鼓鞭炮声中,在欢送人群的簇拥下多辆披彩挂花的大卡车。我看见父母亲、弟弟站在离车窗四五米远的人群里,他们都流泪了,我从父母亲的眼中看到,他们对一个从没有出过远门的未成年孩子有着太多的牵挂,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走那么远,更不知道对我着什么,看上去一脸的迷茫…此时,无论是要离开的还是来送别的人们,心情一下坠入伤感的氛围中,此刻,我开始真正踏上了社会的旅途,我没有任何社会阅历的铺垫,没有任何社会实践的支撑,然而这一去要多久?前途如何?命运如何?我没有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