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说:“青年人是时代的希望,祖国崛起强大会伴随无数青年人的以及那些青春激昂的希冀与梦想。”
“五四”最主要的是启蒙,是以和科学为主题,对国民进行启蒙的新文化运动,遗憾的是未能最终完成。
所以百岁高龄的马相伯,临终前地说:“我只是一条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也没有把国人叫醒。”
“五四”时期,有各种“救国论”,如“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等,还有“东方文化救世论”,代表人物有梁漱溟。
1917年10月,梁漱溟在湖南目睹军阀交战、的,心中悲悯,写成《吾曹不出如何》,并自费印刷千册散发,后来他放弃大学教授的职位,到农村去做乡村建设,都体现了救世济民的。
蔡元培说:“大学之大,因其无所不包,各种言论思想均可,但亦不必出于互相诟骂。如各有主张,尽可各自鼓吹自己主张之长处,不必或他种主张。”
蔡元培主办大学,以“思想,兼容并包”为教育方针,聘用留过洋的新派人物,也聘用精通传统学问的旧派名家。
梁漱溟本是一个没有考上北大的中学毕业生,由于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引起了蔡元培的注意,认为是一家之言,就聘请梁漱溟到北大讲授印度哲学。
历史学家陈寅恪,虽然没有文凭,却是学贯,号称是“读完了中国书的人”,又精通20多种外语,被称为“教授中的教授”。
陈寅恪在为王国维所写的碑文中提出了“之,之思想”,虽然不是在五四运动时期所写,却完整体现了“五四”。
一个朝着自己目标永远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明确的目的加上积极的心态,是一切成功的起点。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不遇盘根错节,不能辨别利器,大时代中有些牢*,不足惧;大时代中的大担当,最可贵。
胡适说:“现在有许多人自己不懂得国粹是什么东西,却偏要高谈保存国粹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
“五四”的来源不全是思想,更多是对传统的一种有选择的传承,其实就是反传统,也要建立在对传统的充分了解上。
像钱玄同“把古书扔进茅坑”“汉字不死,中国必亡”之类的言论,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接受,并且钱玄同本人在晚年,也对自己早年的极端言论表示了后悔。
“五四”运动带来巨大的社会和文化变革,人人平等,男女平权,恋爱婚姻等等,处处都显示出开创,甚至敢。
研究语言学的教授刘半农,打算搜集方言中骂人的话,编一本“骂人专辑”,于是他在《晨报》上刊登了一则“粗话启事”,公开征集全国各地的骂人话。
大家都来和他开玩笑,赵元任来到他的宿舍,用湘、川、皖等地的方言骂他,周作人也来用绍兴土话骂。
胡适考证《水经注》,花了二十多年的工夫,写了二百多万字,正所谓“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鲁迅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属猴的属相婚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