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高中作文> 文章内容

青春向党:从一篇1962年的高中生作文选中读出上海巨变

※发布时间:2021-11-17 16:44:41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渡轮靠码头了,人们的谈笑声、招呼声、自行车的铃声赶走了码头的寂静。”这是《1962年上海市高中学生作文选》中收录的文章《渡工的儿子》,作者是上海市洋泾中学1962届高三学生周道元。这篇作文讲述了近百年来浦东城市化进程中,黄浦江渡口的社会状态,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翻身做主人的激动与自豪。

  今天,这篇作文里的故事《渡工的儿子》也是浦东新区新村街道“大道说青春向党“系列的第一堂微团课。为了表达对党和祖国的无限热爱,在青春五月,该街道团工委将通过主题微团课的形式,邀请更多辖区各行业各领域代表的青年来讲述老照片老物件背后的故事,述说青春向党的。

  记者了解到,1979年9月,这篇文章被收录入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建国以来上海市中学生习作选》,1981年9月再版,总发行量超过65万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与共鸣。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洋泾中学的学子们阅读了这篇在六十年前创作的文章,被它讲述的故事深深吸引,年轻学子也对当年的创作人周道元进行了采访。

  周道元说:“我创作的《渡工的儿子》源于我的生活背景和社会背景。我的父亲在堆栈里面做着管理工作,所以从小我就在那个地方长大,小孩子和小孩子,经常在一起游戏,因此认识了许多渡工的孩子。渡工原本是那一带最贫苦,最穷的人。他们划着小舢板、住着‘滚地笼’却常常吃不饱饭。直到1949年,上海解放了,春天第一次真正来到了黄浦江畔。渡工们的境遇才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他们不仅有了组织(轮渡公司)、有了固定收入和补贴,还成立工会,运输的工具也从原来的小舢板、小划子变成了机动船、轮渡。更难得的是解放以后,学校盖起来了,他们的孩子从此有了上学的地方。”

  《渡工的儿子》只是在党的领导下,祖国梦见鞭炮声发展,人民富强的一个缩影。当年,小小年纪的周道元已从这个缩影里看到了祖国的日新月异,看到了中国的伟大。在建党百年之际,白发苍苍的周道元以一名36年的老身份回望之前自己写的文章,又有了更多:“我希望青年学生能从文章中看到我们祖国的变化,记住浦东发展的这几个阶段。爱党爱国,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知识,将来为社会、为国家作贡献,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人民更加得幸福。”

  对话前辈,洋中学子们心潮澎湃,回眸一百年来在中国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奋力前行,完成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作为浦东大地上新一代青年,洋中学子们表示一定要以青春作桨,梦想作帆,不忘初心,行稳致远,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扬帆起航,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高中生作文选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