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审美特点是,大中取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讲究(连通、融合)务虚;审美注重局部(孤立、封闭),求实。(白华《空间的美感》)
养树与养人。顺木之性,树木才能长得快速活得长久;对百姓也是这样,顺民之需.,才是真正的益民;对孩子的教育同样,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能培育孩子成才;对人才的选拔任用亦然,如同梅树,顺梅之性,才能各展生机,各显风彩,夭之病之,只能抑之毁之。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源于生活,才能精于生活,这是艺术规律。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方法务异,风格自成。艺术贵在个性特色,尊重个性,就是尊重艺术。(苏轼《文与可画贫答谷偃竹记》,郑燮《板桥题画三则》)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决定在心,自然静,浮躁的社会,喧闹的氛围,守住内心的清静,才能有所作为。改变,不如改境。(陶渊明《饮酒》)
,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这是富强的必由之,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是历史的证明。和平是共同的愿望,和好是解决民族争端的最有效渠道,内蒙有那么多的昭君墓便是力证。(《内蒙访古》)
的敌人是时间,的载体也是时间。谁都无法跨过死亡,但他的可以超越时空,成为。(冯骥才《的敌人》)
大干世界,人也是一柄小小扇子,很不起眼。但只要不甘心被别人捏在手中,保持自己的,终究可以微薄之用,快意于他人,体现出自身的价值。(苏叶《只有扇子崖》)
大自然中的平和安宁其实不仅仅是人生的侧显,而且是人生的导师.人们从中受到,受到激励,吸收活力。爱大自然即是爱人生。(法朗士《塞纳河岸的早晨》)
最朴素的托尔斯泰墓,实则最美的坟墓,因为,朴素之后的墓主人不为声名所累的高贵品格,最具有撼魄的魅力。(茨威格《最美的坟墓》)
没有树,人会隐痛与缺憾;得到树,人会快乐与幸福;失去树,人会与企盼。树是人类的朋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会真幸福。(苏童《三棵树》)
“养弱”后有“害侵”,教育孩子是这样,国有企业是这样,英豪产出也是这样。人类了生态平衡,一味杀虫灭害,结果将灭了自己。现阶段的“害虫”正是人类自己。(詹克明《本无害虫》)
伟大不见得都是巍巍乎、昂昂乎。伟大可以是高山,是江河,但伟大同样可以是溪水。的作品,的为人,就是小溪;稳定、恬静、圣洁、旷日持久。爱因斯坦说:“对于,只有聆听、演奏、热爱、尊敬,并且不说一句话。”可见其神圣伟大。
英雄不在成败在,“身先死兮神以武,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国殇》);荆轲刺秦王,虽然未成,但“千载有余情”,。(《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文明人有时很,而人有时倒很文明,经济落后的云南,其杂色的文明给予现代人以的。人类的文明不是哪一国哪一族的专利,它是众多国家、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的创造。文化是的,对待文化要有心胸。(雷达《重读云南》)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正是由于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才使得文化不断地焕发出新的生命,世代延续。
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于沛《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
“为国以礼”,子“不让”,孔子“哂之”,可见明礼的重要。曾皙志在,陶冶人,是以德润身,得到孔子赞成。修身在明礼修德。(《论语子、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同是天涯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给患难中的人以更多的同情、支持,“司马青衫”已成为人格的一个标度。(自居易《琵琶行》)
人生三境靠:“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此一境:商瞻远瞩;“衣带渐宽终,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二境:锲而不舍;“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入正在,灯火阑珊处。”此三境:功到自成。(《王国维的“人生三境 !》)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香菱潜心涵泳,如痴如醉,终于悟出诗的真谛。诗人气质的黛玉对香菱的感染也是重要因素,“见贤思齐”榜样的力量是学习不可少的。(曹雪芹《香菱学诗》)
马伶转败为胜的经历我们:有志者事竟成,这是立业之柱;深入实践,精益求精,是必经之。(侯方城《马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