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作文小技巧调整语序效果不同

※发布时间:2017-11-5 17:27:1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晚清中兴的四大名臣之一曾国藩,当年在率领湘军同太平军作战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很不顺利,连败。尤其是鄱阳湖口一役,更是惨败。急得他要投湖自尽,给的奏折中写“臣屡战屡败”他手下的一个幕僚看到了,他改为“臣屡败屡战”,就这么一调整,效果大不同,本来是向的奏折,结果非但没有降罪于曾国藩,还大大地表扬了他。

  试想,如果看到“臣屡战屡败”的时候啥心情,都不用往下看,就看到“屡战屡败”这几个字,就把奏折给摔了。“屡战屡败”简直就是个笨蛋嘛,要你何用?!可如果看到“臣屡败屡战”的时候,又会怎么想?不用往下看,看到“屡败屡战”,就会觉得这个大臣忠心勇气可嘉,虽然打了败仗,但能,为国效力的决心尤其值得嘉。

  再看清代的另外一个故事。某乡绅之女,某天夜里一无赖的,罪犯在逃跑的时候,还抢走了女子的手镯。后来,这个无赖被抓,乡绅想置他于死地,但又脸面,不愿明说女儿遭到之事。只是在诉状中隐晦地用“揭被勒镯”来。在之前,找讼师看诉状,讼师明言这样写完全不足以置罪犯于死地。讼师把“揭被勒镯”的顺序做了调整,改成“勒镯揭被”,结果罪犯被判了。

  “揭被勒镯”这样的表达可以理解成“揭被”的目的是为了“勒镯”,只是抢劫罪,当然罪不至死。但变换成“勒镯揭被”却大不一样了,从一个抢劫罪变成了罪和抢劫罪,二罪并罚,当然要处以重刑。

  唐代诗人李涉有一首诗,名字叫《题鹤林寺僧舍》,后人根据诗歌的内容,直接就把这首诗命名为《登山》。

  “偷得浮生半日闲”是这首诗中的名句。即使很多人不知道这首诗,但这句“偷得浮生半日闲”一定听过。而且,一听就让人很有感觉。尤其是在忙忙碌碌的现代社会,读到这样的诗句更是心生感叹。一旦把人生看得更为通透,远离的喧嚣和烦恼,就会发觉“浮生半日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值得倍加珍惜。

  元代的一位读书人,一次在游山的时候,也恰好遇到一座古寺。林泉之下,竹石掩映,风景秀美宜人。兴致一来,这位读书人一边吟诵着李涉的《登山》诗,一边也想学李涉进入,和庙中的得道高僧谈谈人生。但很不幸,他没有李涉那么好的运气,非但没有遇到得道的高僧,反而碰到的是一个俗不可耐,絮絮叨叨的老。这老怕是很久不见人了,好不容易来了个人,抓住不放,絮叨不止。读书人几次告辞,老几次挽留。最后挽留不住,非要读书人写首诗赠给他。读书人奈他不得。于是,提笔写了这样一首诗。

  原来,他把李涉的诗的开头和结尾句子调换了一下顺序。但这个顺序一改,效果完全不同了。好不容易有“浮生半日闲”,结果全都被俗不可耐,絮絮叨叨的老给毁了。“终日昏昏睡梦间”这一句放在最末,充满了对老的之意。

  我们同学在写作的过程中,常常不注意语序的问题,本质上来说,就是缺乏对语言的打磨意识。本来挺不错的题材,但因为缺乏流畅优美的语言表达的支撑,作文就显不出好来。

  可以先教给同学们一个调整语序的小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就是把要重点强调的话放在前面说,把不重要的或者补充交代的话放在后面去说。

  一方面,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调整语序,打磨语言;另外一方面,在阅读过程中,也要注意体会和欣赏别人是如何安排语序,增强表达效果的。

  如果不考虑诗歌的对仗押韵等问题。第一句修改为“山花开两人对酌”,和原来的“两人对酌山花开”,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呢?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