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这个节日对于江南可算热闹了,吃的东西也丰富,汪曾祺先生就写过《端午的鸭蛋》,他们要系百索子,做香角子,放黄烟子,还要画一笔虎,吃十二红,十二红有苋菜、油爆虾和咸鸭蛋等。这些东西我们都吃过,这些事我们也都干过,自己用彩线编了鸭蛋络子直接戴在脖子上,玩累了索性就吃了,掏空了吃,然后把捉来的萤火虫塞里面,想象自己是囊萤映雪。
端午节可不仅仅吃这些,大头还是包粽子、划龙舟,只不过这个中华名节的说法多了去了,韩国人的说法就不去讲它了,山寨上不了台面,不值一提。湖湘人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秭归人,那是湖北,投的也是汨罗江,就到了湖南,也是合情合理的。慢慢地,华夏大地上,端午节便同屈原联系在了一起。人们包了粽子就往江里扔,是为了不让鱼儿屈原的身体,粽子一开始是喂鱼的。
在江南一带,端午节却和伍子胥连在了一起,伍子胥也是楚国人,为报父仇,一夜白头过韶关,到了吴国,同孙武辅佐吴王成就霸业,攻下郢都,报仇心切,鞭尸三百,。不曾想受人谗言,自尽身死,留下遗言,抠目挂于城门为证,越军攻陷阊门,夫差,将其尸体抛进了钱塘江,吴人,划龙舟捞尸,留下了千古佳话。
那一天也是五月初五,不过江南在我故乡那一带的人,粽子是要吃的,但是划龙舟要等到六月初六,所以有六月六划龙舟的习俗。六月六的时候,江南该是入伏了,朗朗晴空,梅雨让江南的河沟湖汊里灌满了水,农人们热得满头大汗,干脆来一次划龙舟,船翻了就直接在河里洗个澡。
六月六,我家乡的妇人要做包子吃,我始终记得我祖母每到六月六的时候,挨家挨户送包子的场景,还要念叨一句:吃了蚕豆沙包,乖乖听话,一科高中。我祖母去世的那一年,婶婶对我们家里的几个小孩说:以后六月六,没人给你做蚕豆沙包子了。所以这件事一直成了我的一个念想,婶婶的话一语成谶,打我祖母去世的那一年起,十几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吃过蚕豆沙包,嘴里只存留着那种味道,脑海里还印着我祖母的模样。
祖母六月六这一天做的包子是蚕豆沙包子,时令材料,做豆沙的方法大差不差,祖母会用土灶把蚕豆熬烂,用锅铲把豆子慢慢踏平,然后加入白糖或者红糖,蚕豆沙用白糖,而赤豆沙则用红糖。等到熬干之后,就把豆沙给盛起来,放在大瓷碗里,热气腾腾的,豆沙酥软,能在舌尖流淌,等到冷却了,豆沙就硬邦邦了,我比较喜欢吃硬豆沙,随身携带着方便,居家旅行必备良品。
豆沙包子的馅料重要,发面也是件技术活,酵母和面粉要配合好,搓面讲究三光:盆光,面光和手光,时而加水时而加面,有时候还得放点猪油保持面团的光洁。看面发没发好,完全看手头的经验,一戳,面团不回弹不复起那就行了。把面团拽成一段段的揉团,这时候拳头把面团捻开,中厚边薄,用筷子取豆沙馅放入,贴皮包紧,弄成褶子,一般褶子越多越好,祖母捏的褶子十来个之多却不裂开,是一门功夫。
本文由 790游戏(www.790.kim)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