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 “这里过去是一片烂泥滩,雨季到处水湾湾、白花花的一片,白天很少有人来,到了夜晚滩里传出阵阵声,听了心里实在是瘆得慌;到了旱季,积水干涸后,又成了高低不平的荒滩,锄头挖下去都会在打滚。 晴三天干旱、雨三天成塘 是这里昔日的真实写照,对此,村民们都称这里是 滩 。”县刘厂镇东甸村3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段其全说,如今,这片烂泥滩上不仅建盖起了安居房,还在安居房前新建了两个荷花池,“滩”变身成了荷花塘。
近年来,县刘厂镇把扶贫开发与乡村特色旅游相结合,利用大智慧做好特色旅游的大文章,依托资源优势,加强对红色文化、白子国文化的挖掘和利用,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实力,为决胜脱贫攻坚硬战奠定了基础。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县刘厂镇对东甸村的村庄进行了田水林综合整体规划,四通八达的村道蜿蜒村中,并进行了拓宽和水泥面硬化,在紧挨着学校的易地扶贫搬迁点新建了村卫室、荷花塘、休闲长亭和文化小广场,旱塘变得越来越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也有了很大改善,这进一步增强了村民们留在口发展农业产业的信心,而常年荒芜的旱塘也悄然绽开了荷花,成了长地的一个新景点。
“滩”的旱塘原本没有荷花,村民大多数靠外出务工为生。“当初,我自己这张嘴巴都养不活,哪还有心思种荷花。”段其全直言不讳。旱塘变美了,人气旺起来了。搬到安居房的村民们感觉到荷花塘四周“农”味十足,观前参观的人们越来越多,游人络绎不绝,从早到晚阵阵欢笑声,久久回荡在荷花塘。
针对旅游驱动快速发展,中国王复生、王德三故居就在当地,以及出土全国的大波那铜棺就在集镇所在地,刘厂镇因势利导,打响红色文化名片,发展具有鲜明地方特色、体现时代和等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旅游。经多方争取,《王家庄村红色旅游规划》已进入专家评审阶段。目前,总投资1193万元的县“红色传承”教学项目已完成修缮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和党史教育馆的修缮,新建王家庄红色教育及村民活动场所4000多平方米,全面提升了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等景区、景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
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刘厂镇科学合理地做好旅游规划,投资800万元的大波那历史文化名村居民点整治项目顺利推进,配合上级考古研究所和文化部门对大波那古墓群进行考古发掘,大波那古墓群考古继2014年入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社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 201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遴选产生出的6项“201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后,当年再次入选“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大波那墓地,曾因在考古发掘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引起相关部门和考古人员的关注,并在当地产生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