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d-984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指出,由于文化差异,外国人对于中医药存有很正常,但国人一定要,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同时处理好中医药传承与中医药现代化的关系。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研究局原局长严昭柱表示,要让世界了解中国,就要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当然也包括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
日前,由中华书局出版的403册《海外中医珍善本古籍丛刊》首发,收录了散佚海外的珍善中医古籍427种,多为国内已经失传或存藏极少的珍稀书种和版本。此举虽是当代域外汉籍回归的示范性,但当下,诸多古老的疾病已被现代医学破解,重温中医古籍,到底价值几何?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原所长、《丛刊》主编郑金生指出,“温故而知新”这句古训,同样适合重温中医古籍。
郑金生认为,中医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到现代,与不断温故而知新大有关系。现在大家都知道的重温获新知的例子是青蒿素的发明,至于历代中医在古籍启迪下产生的新理论、新体验的事例就数不胜数了。
“危害千年的天花最终被消灭,中医发明的人痘接种法其功甚伟,但在天花消灭后的今天,古代产生的许多痘疹书依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郑金生介绍,2003年,突如其来,那时播放了《抗疫史话》等节目,其中就展示了许多古痘疹书的记载,展现了先医们是如何面对瘟疫“亮剑”拼搏的史实。不去重温前人抗击疫病的勇气与经验,我们就会失去抗击瘟疫的信心,也难以得到抗击未知疫病的经验。同时,古代痘疹书内容非常丰富,牵涉到天花及其相似疾病的诊断鉴别、治疗思与方法。所以天花虽灭,但消灭天花过程中的失败与成功经验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许多治疗用药经验仍然值得发掘。而且,这样我们才能举一反三,为当代某些疾病的治疗,以及防治突袭人类的其他未知疫病提供历史借鉴。
郑金生坦言,现代中医痘疹类的古籍,其收藏与出版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属短视。如今古代痘疹书有不少已经在国内失传或稀见,我们这本《丛刊》,从日本等国复制回归了数十种痘疹书,正是为了弥补国内的空缺。
“中医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的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医影响世界论坛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洪虎表示,中国经典传统医学具有独特理论风格的医药学体系,理论体系包括、、精气神、运气诸学说,以及藏象、、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在上述理论指导下,以望、闻、问、切为诊病方法,遵循理、法、方、药进行辨证论治。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中华民族的瑰宝展现出的智慧,也并非“与生俱来”。明清时期,传统中医药理论基本定型并到达高峰,但同时也出现了少数“离经叛道”之作。郑金生介绍,例如明代赵继《儒医精要》一书,属于医论著作。赵氏论辩前人之说,无所,所以,当时就有人他“妄立、乖悖经旨、得教”。赵氏朱丹溪专欲补阴以并阳、辩王叔和命门属火之误、论张仲景伤寒汗吐下法之误、辩古无中暑中热之分等,成为守旧者他的最大。此书大概也因此未能在我国立住脚跟,到清代就了。然而此书流传到日本后,却反复刊行,并有阐发类的著作出现。此次《丛刊》回归并出版,也可以让现代读者去评判其中的是非。
郑金生表示,赵继具有性的论说,说明中医古代并非一味尊经泥古,也能检讨反思。此书与清末《医林改错》一样,是中医内部修正、不断争鸣的体现。诸如这样的例子,《丛刊》中还有很多,这些书籍的再度问世,也从侧面显示了我们中医在古代是不断总结发展的,并非守旧停滞,证明了我们有能力在现代,继续总结发扬传统医学理论并有所创新。
“除了抢救回归海外的汉籍,中国古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郑金生认为,当前我国对民间抄本不够重视,即使有所收藏,更多的也是关注其市场价值,例如名家稿本、名著抄本,以及有实用价值、书法品相甚好的抄本。
《丛刊》除了收录古代的印本古医籍之外,也收录了国外的百余种抄本,其中有7种都是当代流出国外的民间中医药抄本。郑金生说,所谓“当代流出”,是指在当今经常在地摊上出售的民间医药抄本。这些抄本抄写年代甚晚,不属于国家带出国的善本古籍。它们大多为民间百姓抄写,品相不佳甚至破烂不堪,因此不受一般医生与藏书人的重视,古旧书店、图书馆也看不起它们,不收购、不入藏。然而,这些难入人们法眼的抄本,固然鱼龙混杂,却反映了古代形形色色的民间医药实况。其中既有古代医家无法出版的书稿,也有民间口口相传的自疗经验记录,还有走方医师徒相授的秘本、药商的账本或生意经等,价值不言而喻。许多重视考察中国民间医药实际状况的外国学者,早就认识到这些民间抄本的价值,加以收集。的国家图书馆,就藏有此类抄本881种。在日本,只要是古旧医药抄本,都可以被图书馆收藏。此次这套《丛刊》收录的113种日本抄本,就全部复制自日本公私图书馆。
郑金生还透露,在讲述古籍成就的时候,我国也不会把收集散落民间的各类晚近抄本作为业绩,这样一来,大量能够反映中国民间医疗知识与实践,以及能反映民间原生态医药状况的抄本,常常在现代流出国外。因此,呼吁将所有不可再生的古旧抄本全部收藏,进而编制目录,供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使用。
当前,中医药自身正处在能力提升关键期,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关注度也日益提升。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发挥中医药在对外交流合作中的独特作用,因而,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走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古老的中国智慧,是传承的关键。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指出,由于文化差异,外国人对于中医药存有很正常,但国人一定要,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同时处理好中医药传承与中医药现代化的关系。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研究局原局长严昭柱表示,要让世界了解中国,就要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当然也包括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
严昭柱强调,宣传是好事,但若内容不当,也会出现偏颇。例如当下很多介绍中医药的节目,多偏向具体疾病治疗或医疗技术,缺少中医药文化的内容和特性,这会让很多人误以为,中医药学的观念或模式是以疾病治疗为中心。事实上,中医药学更是一种健康向上的优秀文化。现在全球整个医学发展的方向,就是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健康转变,其所提倡的新的医学,与中医药学相一致。因此,在过程中,一定要展示出其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也是我们在传承和发展中医药过程中,万万不能忽视的。为此,太湖世界文化论坛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医学研究所等,正在拍摄制作多语种版本中医药文化大型纪录片《大道本草》,旨在将中医药的精华放界科技发展的大平台上展示。该片以《本草纲目》为核心内容,探寻看似平凡的草木世界与经济、、文化及人类命运的关系。此举不仅有利于全方位、准确地普及中医药,也是对中医药文化进行一次纵深和缜密的梳理。
本文由 325游戏(m.325games.com)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