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高考作文> 文章内容

聚焦 高考作文问题 反思 中学作文教学

※发布时间:2016-7-24 13:34:5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本期我们邀请了三位参与高考阅卷的一线语文教师。从语文教师和阅卷者的双重身份出发,从语文教育的高度出发,从高考作文阅卷的感观、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中小学教师作文教学以及当今学生学习写作文诸多问题进行反思,以期对我们语文教师今后的作文教学有所裨益。正如钟亮老师在文中所言“前试不忘,后试之师,更有意义的是梳理问题,以示来者”。阅卷归来,他们想对你说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考”不同。每年高考结束,对作文题目的集体吐槽和对满分作文的热炒都铺天盖地,折射了社会对高考超热的关注度。笔者以为,前“试”不忘,后“试”之师,更有意义的是梳理问题,以示来者。作为阅卷老师,笔者参加了今年高考作文阅卷并担任阅卷组长,本文想从高考阅卷老师的角度谈谈学生作文反映出的一些典型问题,以期反思改进我们的作文教学。

  一、高考作文问题聚焦

  1.理性思辨的含金量不够。

  仔细分析2014年的十八道高考作文题,我们不难发现今年高考作文开始走进“理性时代”,材料呈现“观点类”和“关系型”较多,特别注重对思辨能力的考察,如北京卷“新时代与老规矩”,上海卷“自由与不自由”,浙江卷“门与路”,江苏卷“青春与不朽”等题目本身都包含着对思辨的要求。

  以四川卷为例:材料是一个条件关系的复句,关键词为“人”、“站起来”、“世界”。“人”“自己站起来”是条件,“这个世界”“属于他”是结果。写作时,应从“人”、“站起来”、“世界”三者关系的思考点构思行文: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的站立,才能拥有怎样的世界?考生要有自己思考的气息贯穿,关键要有对三者关系的思辨。阅卷标准讨论中,就确定考生作文必须考量人与世界的关系才能进入一类卷。但是很多考生对材料缺少整体把握,对核心词的内涵缺少深入解读,对观点中隐含的辩证关系缺少阐释。在行文时往往执著一点,单向思考,很难进入优秀卷行列。

  阅卷老师希望看到展现考生文化底蕴与思辨光彩的文字。比如,四川满分作文《世界为立心者鼓掌》,开篇立论就不俗,展现了思维的广阔和深刻。其结尾更是以思辨和哲思提升了立意境界,当然也提升了作文的分数。考生写道:“立心,立的是一颗平平凡凡却高昂的心。千万人已过去,我们是芸芸众生多数的普通人。我们只须保持清和,亦可有长久的岁月;只须立着高昂的精神,亦可有光辉的人生;只须立着淡泊的心灵,世界也为之鼓掌;世界为立心者鼓掌,为先哲立心鼓掌,亦为凡人立心鼓掌。”

  2.缺少“我手写我心”的真挚情怀。

  毫无疑问,高考作文命题者和阅卷教师,都希望读到考生充满生命气息和个性色彩的文字。评分标准“基础等级”的“内容”一项的“一等”也强调了“感情真挚”的要求。但遗憾的是,从阅卷现场来看,有个性的真性情文章还是太少,选材缺少时代感与现实感,缺乏对生活的真实感悟和深切体验,真我个性风采也不够舒展。以四川高考作文为例,材料陈旧老套依然占了很大比例,为古人“代言”者众多。如司马迁宫刑而苦著史记,陶渊明高唱归去来兮,苏东坡一次次抒怀赤壁作文当然可以叩经问史,引经据典,但更可以放眼看世界,慧眼看生活,选取更有新鲜气息的生活材料。

  钱梦龙先生说:作文无诀窍,我手写我心。心中有感悟,笔底句自新。考生完全可以大胆书写自己的生活和感悟,完全可以更自然更真诚地表达自己。对于“站起来”这个题目,可以书写的内容很宽,比如那些藏在心灵深处的人生情节,那些每一次忍痛站起来的感受和细节,第一次站立行走的回忆,第一次站立台上听到掌声响起来的精彩。比如成长中精神怎样从脆弱委顿到昂首挺立,心智怎样从荒芜干瘪到丰润饱满,匍匐在地的灵魂怎样从低到尘埃到站立在高处,懵懂少年如何长成挺拔青年的模样这些都是鲜活的生活,发自肺腑的感悟,可以唤起我们情感的共鸣。

  3.文体单一,文体特征体现不充分。

  考试作文要求有一条是“文体不限”,这给了考生更自由更广泛的表达空间,当然,“评分标准”也同时有“符合文体要求”的明确规则。因此无论考生选择何种文体,都必须符合所选文体的要求。阅卷中发现:一是文体选择太单一,集中在议论文,少有记叙文;二是一些学生不知道自己要用什么样的文体来写作,在行文时游移不定,导致“议论文”或“记叙文”的文体特征不明显。比如,看起来明明像议论文的,但观点又不明确,缺少分析论证。

  写作记叙文的,问题更多。多叙述少描写,多泛泛而谈少动人细节。有的停留在简单陈述的层面,不能灵活运用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有的情节简单幼稚,平铺直叙,读起来索然无味;有的选材陈旧,毫无新意。在阅卷场上在千篇一律的议论文之间,很遗憾很少遇见清新感人的记叙类文本,少见有流畅的记叙、细腻的描写、质感的细节、情感的流淌。

  4.文风浮华,模仿套作痕迹太浓。

  尽管这些年高考作文一直强调真诚表达和质朴为文,但华丽的文风仍然很有市场,一味地追求文采,一味地追求形式。遍观考场作文,模式化的优美句子到处都是,似曾相似的比喻,杂乱无章的排比,寻章摘句的拼盘,生硬做作的对偶,胡乱拉扯的引用。这些鱼目混珠的“假文采”不能增加发展等级的分数,反而让人心生厌腻。

  几乎18套高考题都特别强调了“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的考试规则。但是还是有考生不认认真真审题,不老老实实写作,把考前准备好的素材或宿构的文章生搬硬套地装在新材料的框架里,穿靴戴帽、牵强附会地进行套作转换。如有的考生把去年高考“平衡的生活”转换为:“只有站起来,才能过一种平衡的生活”或者直接把写过的诊断考试作文《迁徙》照搬过来。视材料如无物,我自岿然不动,所写完全与材料无关,与命题无关。这种不依据作文材料引发自己思考的作文,没有呈现自身真实的写作状态的写作,得分可以想象。

  这个问题,是老生常谈,但是还要强调,让考生端正文风,规避低分的风险。网络评卷,评分标准客观把握的公平度越来越高,考生万不可抱投机心理,以为套作一篇可打天下。

  二、作文教学反思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温儒敏教授在《高考语文改革的走向分析及建议》一文中说:“如今中学作文教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全线崩溃,全都是瞄准考试的套式训练,几乎人人喊打,又人人参与。未来高考作文的命题者不会再对这种残酷的现实充耳不闻。无论如何,一种改革的共识正在形成,那就是让高考作文回归理性,强化思辨,摒弃宿构、套作、模式化与文艺腔。”此话可谓一语中的。高考作文呈现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们在作文教学存在的一些弊端。

  1.作文教学少作为的问题。

  这主要是源于一些语文教师的错误观念。有的教师固执地认为“学生语文成绩好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好作文更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有的道听途说高考阅卷作文打保险分的种种弊端,就认为作文训练意义不大了。于是对学生作文干脆采取放羊态度,抱着“听天由命,碰运气”的心态,放任自流,无为而治。认为作文反正不可为,使作文教学课形同虚设。还有一种是在长期的低效无效训练后的无奈选择,不知道如何为。基于以上错误观念,导致作文整体水平堪忧。

  2.作文教学作为不当的问题。

  无序作为。作文训练随意而为,杂乱无序。没有整体安排,没有计划性的作文训练目标序列、内容序列、方法系列,以考试作文代替平时的规范性作文训练,以作文评讲代替作文能力的扎扎实实的训练指导,看似做了很多,实则散乱、无绪、低效。这些导致了学生作文基本功不扎实,记叙、议论、描写等写作能力不到位。

  过度作为。操作上,只以考试为导向进行“功利性”作文训练,而不是引导学生感悟真实生活抒写心灵:一是过分重视形式,以应试为目的,技术训练占据主流,专门训练开头结尾、结构模式,造成作文内容空洞,模式化严重;二是过分重视所谓的写作素材运用,学生思维变得僵化,选材脱离生活;三是过度注重优秀范文的借鉴模仿,忽视了阅读积淀和感悟体验,造成作文底蕴严重不足;四是作文讲评贪多求全,针对性不够导致写作能力没有突破。

  基于以上问题,我认为当前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呵护学生保持真实写作的状态。语文大家黎锦熙先生曾提出过这样三句话:“写作重于讲读,改错先于求美,日札优于作文。”教材编写者温儒敏教授也言:“写作不必讲很多理论,只需不断练笔。”教师要给学生以更多的自由练笔的机会,鼓励学生坚持片段性的练笔,特别是周记、笔记之类,并养成习惯,使练笔与练文、精练与多练结合起来。这样做,也许才可以真正改变作文教学生态。

  2.强化阅读积淀,关注生命成长。要改变作文的底蕴和气质,要从多读书抓起,学生精神的底子和情感的园地需要有阅读的清流活水来灌注。要舍得给时间让学生读书,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用儒香雅韵浸润精神的底子;引导学生阅读时文,对世界始终抱着一种新鲜的感触。课程标准也提出:“要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引导学生在阅读与鉴赏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读好书,读整本书,在阅读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3.强化读写互动,搭建读写桥梁。笔者一直认为,教材文本是读写结合训练的宝库,读写结合是最有语文味的学习活动,读写结合也是优化语文学习效率的有效策略。读写结合可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多个层面,引导学生多做思维和语言的“体操”。如从课文中学习标题的拟定、从课文里学过渡照应、从课文学描写等。如《祝福》对人物眼睛的描写,《故都的秋》的对比描写,《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

  4.强化序列训练,提升作文基本功。顾黄初先生《谈中学作文教学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给了我们启示:把握训练的三条序列:一是写作的基本能力,即审题、立意、选材、剪裁、布局、表达、修改等能力;二是思维的基本能力,即观察、分析、综合、概括、推断、想象、联想等能力;三是驾驭各种文体的基本能力。作文教学自有内在的规律,扎扎实实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才是作文教学的正途。

  5.强化思维训练,提升思维品质。高考性质决定考试作文是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结合,体现取材的广泛性、结构的多元性、表达的全面性,思维的整体性,既利于测试定向思维,又利于测试多向思维。这也是近年来高考作文的趋势。这就要求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审题立意能力的训练,强化比较分析,联想想象,辩证分析,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比如,审题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构思行文,注意思维的连贯性和严密性;选材用例注意典型性和独创性。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教科院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