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是高考阅卷的一项基本准则,而难度最大的就是作文的评分。与以往相比,今年高考作文的批阅有了很大的不同,一是将根据修改过的“考试手册”要求进行批改,要点更加明确;二是将在电脑上阅卷,力求最大程度实现“公平、”的目标。面对这些变化,应该如何应对?除了积累素材、熟悉题型特点等准备外,关键还要在认识上调准作文评改的“标尺”———评分标准。明确高考写作要求及其内涵高考写作要求是评改之“纲”,是制定评分标准之“本”。今年“考试手册”写作部分更加明确了三种能力八个要点的写作要求,即:1、选材立意能力⑴准确把握题意。⑵思想健康,感情真实,力求有新意。⑶能根据要求选择恰当的材料,内容具体,中心明确。2、结构布局能力⑴结构完整、严谨。⑵层次分明,条理清晰。3、语言表达能力⑴语言文字规范,文面整洁。⑵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⑶表述通顺、连贯、得体,力求有文采。下面选择其中较重要的几种要求谈谈:“选材立意能力”是围绕中心选取恰当素材的能力和根据题目要求确立文章中心的能力。其中“准确把握题意”至关重要,这就是平时我们经常说的审题能力。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也不论是话题作文,还是看图作文,都有一个正确解读、准确把握题目提供的语言信息,捕捉命题的意图,了解作文的范围、要求和,从而确定文章的立意并进行构思的过程。它是立意的前提,也是作文构思的基石,决定着作文的成败优劣。如对话题作文的审题,一般人认为难度不大,然而恰恰容易因审题不过关而满盘皆输。话题作文的主要题型是“材料(或导语)+话题+要求”。对于显性“要求”部分,考生一般易把握,而对“材料(或导语)”则不够重视。“材料”直接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要抓住材料中关键语句进行推敲,把握“材料”的主题指向。“导语”是在话题出现之前的一段提示性或性的话,用以引发考生对话题指向的正确理解。对导语部分解读的正确与否,往往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所以对这种题型要加强对导语的分析与理解,务求准确把握。而对“话题”本身则更要舍得大投入,把握其内涵,因为对话题本身的分析应是整个审题的核心。如2004年八校联考作文题是“品味__________”,而后进行的黄浦区模拟卷作文是以话题“品味”作文。许多学生以为一样,不知不觉中铸成大错。前者是动宾短语,补充的宾语部分明确了写作范围,而后者则重在动词“品味”本身,品味的对象不限定,范围更宽。前者可以看作后者的一个“点”,可以通过诸多这样的“点”来突出“品味”的内涵(多次咀嚼、回味,有了认识的转变甚至飞跃),或通过某一个“点”来体现“品味”的内涵。两者都侧重“怎么样”,写出如何“品味”。如果话题是词语,那么不同词性有不同侧重点;如果话题是短语,那么偏正、动宾、并列等关系不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果话题是句子,则应从整体把握。总之,对话题作文绝不可等闲视之。“感情真实”是指要写真人真事,有真情实感。这不意味苛求内容真实,允许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合理想象与虚构,只要符合生活真实和艺术逻辑。“有新意”此处指见解新颖、材料新鲜动人,不陈旧雷同、。“语言表达能力”要求除必要的文字基本功外,还需要对题目所涉及的事物的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思想的明晰度。“语言文字规范”要求字要规规矩矩地写,做到笔顺正确、笔画清楚,结构匀称,字形规范;避免写错别字和概念使用不当或生造词语,以及语法规则方面的失误。“得体”是指语言运用要注意语言(如说话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等),还要有“读者意识”,语言具有针对性,符合接受者的年龄、知识层次等特点。“有文采”有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词语生动、句式灵活;二是善用修辞;三是文句有意蕴。作者:黄浦区教师学院任其斌
推荐: